天府新区兴隆湖建设方案曝光:将放5亿浮游生物
核心提示
不仅仅是个湖
天府新区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天府新区“三纵一横一轨一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一湖”,是一项集水源工程、湖区景观工程、泄洪道及湿地基础建设工程、湖区水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大型湖面景观工程、环湖市政道路工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生态治理项目。项目由输水工程、水质改善工程和湖区生态工程3个子项目构成。
它能带来什么
将天府新区防洪等级提升至百年一遇,并降低下游洪涝风险,确保湖区水源、水质安全,构建达到欧洲标准的“蓝色”生态湖泊。
芦苇在湖中倩影婆娑、睡莲如水中仙子般在湖面伫立、沼蛙在湖边发出清脆的鸣叫……天府新区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日前终于彻底揭开了神秘面纱。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作为成都市迄今最大的人工生态湖泊和天府新区的“生态之肾”,兴隆湖项目的生态工程和水质改善工程两个主要子项目的环评报告书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待批,输水工程子项目也在成都市政府官网进行第一次环评公示。
环评文件透露,兴隆湖将通过鹿溪河泄洪道建设河湖分离的高滩湿地和生态湖泊,不仅将天府新区防洪等级提升至百年一遇,也将构建达到欧洲标准的“蓝色”生态湖泊。
“生态之肾”
天府新区的“聚水盆”
投放生物养出一湖“活”水
兴隆湖选址双流县兴隆镇,环评文件显示,兴隆湖湖区生态工程红线面积共5228.46亩,其中湖区面积4897亩,水面与岛屿外,还有滨湖景观步道、环湖道路等。湖区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640万立方米。
据环评文件透露,天府新区相当于再造了一座新城,生活和工业用水量不会低于现在的中心城区,将加重水资源的压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须开源、节流。天府新区规划中提出的“先蓄后排”的理念,综合收集、利用雨水,就是一种极佳的“开源”方式。兴隆湖就是天府新区收集雨水的“聚水盆”。不过,从建设兴隆湖的核心任务也可以看到,兴隆湖不仅是天府新区的重要水源,也兼具防洪和生态等重要功能。
同时,与此前拟由鹿溪河作为唯一供水河道的设想不同,目前建设计划已将水质更有保障的东风渠作为兴隆湖的主要供水水源,鹿溪河则作为应急水源,以在东风渠岁修无法供水时提供水源。
湖区除进行基底整理、植物病原体消杀、基底微量元素配比等工程外,还将构建清水型生态系统。包括:种植58980平方米泽泻、慈姑、芦苇、梭鱼草等滩涂植被,选择大约58980平方米面积放养沼蛙、泽蛙、中华鳖,以营造多样化生态环境。同时,还要投放浮游动物5亿个,构建清水型浮游动物群落。
湖底还要布设由高分材料弹性填料与悬浮球填料组成的单株型微生物附着基,具有耐腐蚀、耐老化等特点。单株型微生物附着基计划布设共计80000株,并附着有降氮菌。
休憩好去处
两湖四岛可游览行船
规划有观鸟、戏水景点
根据水质改善工程子项目方案,兴隆湖北侧和东侧共规划4个湿地。东侧的河滩湿地公园占地面积为3189.8亩。北侧设置3个高滩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分别为3243.97亩、2813.12亩及2103.15亩。
社会功能方面,湿地会设立相关的实验基地和科普场所,有利于湿地的研究和相关知识的普及。根据其湿地景观规划,3个高滩湿地公园形成“一心两翼”的景观生态格局,以中间湿地为核心,建立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三大功能区。
原鹿溪河河道形成的河滩湿地,则将形成“一轴两湖四岛”的景观格局,结合周边城市居住、文娱及商业用地,进行相应的休闲、游览、行船及绿化等配置。
此外,河滩湿地主栽香蒲、美人蕉、灯芯草、再力花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河滩湿地两侧、堤顶外部公共绿化用地根据景观规划进行绿化和景观构筑物的配置。
结合河心叠梁闸形成的动水景观,规划设计沿河休憩点、观光带、观鸟岛、戏水乐园等。沿河配景树种考虑多样性、季节性。
湖区道路工程中,设计了滨湖路景观步道,全长8.228公里的兴隆湖环湖道路,以及环湖路与湖中岛屿连接道。
同时,兴隆湖还设计了桥梁4座。根据景观湖总体规划,湖心岛可拱游人休闲娱乐、观景,而1号桥连接规划环湖路与湖心岛,跨越景观湖,作为游人进入湖心岛的主要交通道。2号、3号与4号桥均桥位于环湖路上。
水从哪来怎么改善
输水工程:
从东风渠干渠输水到鹿溪河,工程设计输水能力33.7万立方米每天,设计过流能力4.0立方米每秒,工程利用贾家坝沟经清理衬砌后,输水进入鹿溪河,输水渠全长5.55公里。引入的东风渠清水,最终将进入兴隆湖。
水质改善工程:
通过在兴隆湖北侧开泄洪河道实现河湖分离,并在兴隆湖北侧和东侧规划四个湿地满足鹿溪河防洪、排洪、蓄洪的功能,具体由鹿溪河上游节制闸、泄洪道、泄洪道下游控制闸、人工湿地和兴隆湖湖区副坝等工程内容组成。
湖区生态工程:
主要包括湖区工程、滨湖路工程、绿化工程、淹没区回填工程等,保证实现兴隆湖的湖区建设及其水质等整个生态目标。项目投资约为48.59亿元。(成都商报记者 祝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