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 宜人成都 发现地理之美

16.07.2015  17:43

  《世界遗产地理》2015年7月号以封面报道的形式,通过上百页的内容呈现了成都的地理、文化、非遗之美。今日起,我们摘登《世界遗产地理》的精彩内容,带您重新发现这座城。首期我们将带您——

  

  “世界是平的。

  群山环抱于盆地的成都市 较之蜀道贯通的往日 选择了以另一种形式向亚欧大陆 乃至世界凸显自我的存在

  《世界遗产地理》为何如此关注成都?

  最成都

  一座城的精神与气质

  一座因水而生的城,一座历史悠久的城,一座温婉秀美的城,一座时尚现代的城……成都究竟具备了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在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中,成都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城市所借鉴?我们的采访团专程奔赴成都,从自然、历史、非遗、旅游等方面分头行动、深入探访,去发现和领略成都……

  水网如织,土壤丰饶,物产多样,山明水秀,气候宜人,在西部版图内,仿佛是一处别样的绿洲。用世人共知的语言,这里被叫做“天府之国”。古来有云:“少不入川”,人来了就无法离开。同时,壮阔的大山与大江,并没有关住成都人探索外界的雄心。成都人的气质里,从来不缺直面挑战、拥抱变化。“湖广填四川”带来了以“包容鼎革”为主题的移民文化,成都继成为粮草大后方之后,一再成为华夏文化的大后方。

  当中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成都能否登上历史发展的快车道?天择成都,变成了另一种价值观的展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500强企业有265家落户成都,“蓉欧快铁”的开通,80多条国际航线跨越地理界限,重新把成都放回了“一带一路”的重要位置。

  这或许是《世界遗产地理》深入成都一再寻找、梳理,反复言说的理由。

  “天府之国”养育了怎样的人们?

  天府之国 宜人成都

  2011年的春天,我曾到过成都市新津县宝墩古城的发掘现场。就在县城西边5公里的田野里,一大群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清理。据现场的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是中国第三大古城。这里出土了豌豆、苡仁、稻谷等碳化物,即便不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至少也进入了相当发达的采集时代。

  我站在这辽阔的平原极目,远山朦胧,一派丰饶的景象。四五千年的史前时期,古人们一定也会在这样的春天寄寓秋天的丰收。从古至今,这里的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与黄河文明并存的长江文明的中心之一。

  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安定的生活空间,让这座城市的发展、繁荣成为定数。这座城市免去了许多战争之祸,却也造就了它本身特有的安逸生活方式。

  那么,地理形态的封闭,是否也带来了成都人的固步自封呢?不然,自古蜀以来,成都就具有了移民文化的特质。秦灭巴蜀,来自北方的军队进入成都平原。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政权再次带来了河南河北军民。明清以降,湖广填四川。每一次移民,成都都以包纳百川的姿态来迎接,这从川菜的一味调料豆豉上便能看出端倪。豆豉产自江西,随着湖广填四川的潮流来到了成都。此外,名扬天下的小吃钟水饺,来自北方……成都人爱喝花茶的习惯也来自别处——清代的四川是旗人天下,旗人从京师携来富裕闲雅的文化,成都人绝无排外的恶习,面对北京城的玩意儿,无不群起而效仿之——京旗人侃大山,成都人摆龙门阵;旗人吃花茶,成都人也喜欢花茶。

  这里将变成一座真正的国际化的交通枢纽城市

  从古蜀道到新丝路

  古往,成都是古蜀道的最南端,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今来,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会点的成都市,充分利用腹地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拓展“蓉欧快铁”和“中亚列车”两条对外铁路国际通道的同时,加快与国内港口城市之间的合作,并开通国际客货航线八十多条。古蜀道,成都作为起点,勾连了华夏大地;新丝路,成都作为起点,衔接了古今,延续了国际间的交往。

  史上的成都平原,是多条蜀道的必由之地。

  所谓“栈阁北来连陇蜀”,这些道路,从点到线将成都与外界勾连,流通着蜀地的商贸与特产,发展起唐朝以来的文化盛世。留下了因线路交通而形成的名城古镇,串联起无数的自然人文遗址,古而至今,蜀地,尤其是成都平原一带的治与乱,封闭与开放,也通过这些道路,由厚重之历史,向无尽之未来开敞。

  南方丝路:丝绸上的开平经济

  客观来说,历史上自剑阁延伸向成都平原的这条金牛古道,以及无数条连接巴蜀与外界的蜀道,从地理上打破了蜀地的封闭状态。

  而另外一条并不广为人知、更多存在于文化意义上的线路——南方丝绸之路,也同样经过成都,将成都乃至四川盆地的丰富物产,做了时空上的延伸。这种感觉,汉朝出使在外的张骞必然不会陌生。他曾经在遥远异国发现了成都平原的蜀锦,大惊失色。而后世考古学家,甚至在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发现了丝绸,经鉴定出自中国的商周。论及彼时的生产力状况,只有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国,拥有中国最早的丝绸。古蜀人如何越过天险,将蜀布运往古代欧洲与非洲?考古专家渐次发现并推测,早在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文化时期,成都平原可能已经有了一条通往外界的贸易商道。时间上比著名的北方丝绸之路更久远,地理区分为南方丝绸之路或蜀布之路,《史记》上又称为“蜀身毒道”。

  他们通过古老的“连天栈道”与外界相勾连,从今日成都市所辖的邛崃市出发,途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古埃及、土耳其,全长万余公里。

  待到数千余年后,古蜀王国已成传说。但蜀锦以成都为中心,继续传播天下。尤其是文化最为繁盛的隋唐时代,成都的丝绸产业达到顶峰。蜀锦影响力更是通过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铺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发展和繁荣。

  仅丝绸业一项,便可想而知,彼时成都的市井之间是怎样的繁华图景?

  “一带一路”:世界是平的

  如果说,千年蜀道打通了水陆交通,沟通了万里国度。而时代的机遇,则将更快、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带到了成都平原。

  成都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客运中心。至今为止,在高铁、路网建设方面,成都已经实现了线线通高速,并开通了成绵乐高铁。

  “世界是平的”。 群山环抱于盆地的成都市,较之蜀道贯通的往日,选择了以另一种形式向亚欧大陆乃至世界凸显自我的存在。

  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所说,成都处于“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交汇点。成都正在深入贯彻好这个大战略,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和面向亚欧的国际贸易物流桥头堡,全力助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蓉欧快铁”从成都市青白江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抵达波兰的罗兹站。而另一条西向的物流国际通道——“中亚货运列车”则从成都出发,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条国际通道贯穿了人口达30亿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成都双流机场,如果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一块巨大的蔚蓝色广告牌:5月2日起,四川航空开通西南地区首条成都直飞莫斯科航线。

  成都在西部地区,即将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不仅仅是国家战略和历史赋予的,更与自身急切的国际化诉求相吻合,是基于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的一次主动的作为。成都市旅游局副局长陈世安介绍,与俄罗斯定期开通的包机合作,是川航与成都青旅等大型集团的跨界融合。把客运功能向旅游集散功能转型,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尤其是旅游服务功能。

  这种尝试,对于恢复成都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活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理的空间界限被打破了,世界是平的。过去仰仗陆路交通的限制,轻松就被跨越了,技术改变了交通的门槛,也改变了成都的胸怀。这里将变成一座真正的国际化的交通枢纽城市。”陈世安说。

  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成都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

  水韵成都

  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这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一道难题。而成都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在追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从而获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劲推力。

  若非亲身临近,很难相信在寸土寸金的成都市区有如此所在:穿过高楼大厦,会看到一片开阔的水域,林润石桥头,草中映水绿,鱼游锦城湖。不仅是这锦城湖,在成都主城区周边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共有六座湖泊,八片湿地,犹如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镶嵌在城区周边,相当于5个西湖、14个颐和园。在世界范围来看,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能够近距离保留生态形态的城市并不多见,而成都却为市民提供了133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

  “锦江近百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 游人爱向谁家宿?”唐代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描绘的盛世美景,因为湿地的打造,正在让这座城市重现。

  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这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一道难题。而成都的思路很有启发意义:在追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从而获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强劲推力。

  余秋雨: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

  都江堰:泽被一座城

  都江堰,是成都绕不开的情结。数千年来,它滋养着成都平原,使原本旱涝无常的成都变为名副其实的天府。围绕着它,有数不尽的故事与传奇。簇拥着它,又诞生了丰富而灿烂的文明……

  20世纪40年代,日军准备轰炸都江堰。他们派出飞行员驾驶轰炸机,飞至都江堰上空,使日本军人奇怪的是他们驾着轰炸机在都江堰上空盘旋,看到的只是无数条奔涌的河流,找不到任何拦截江水的大坝,投下的炸弹只能炸起江水中的浪花。“都江堰经历过战争和自然灾害,然而因为它是无堤引水工程,所以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它”,都江堰讲解员说。

  岁修制度和保护制度的建立使都江堰历千年而不衰,至今造福后世。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都江堰》一文的热忱书写。数年前,余秋雨先生曾经游访成都。坐火车翻越秦岭,过广元,至绵阳。他在《五城记》中开篇即说:“对整个中国版图来说,群山密布的西南躲藏着一个成都,真是一种大安慰。”其时他到访都江堰,历经千年不废的古堰引发他对河流文明之幽思:“有了它(都江堰),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这里动植物种类占全世界物种种类的3%到4%

  成都:不止有熊猫

  我们追寻熊猫的足迹,一路走来,却发现成都不止是熊猫。追寻熊猫足迹,也就追寻出成都人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中付出的努力。

  2005年,张皓成为成都熊猫基地的一名饲养员。在他看来,熊猫的时间一半在吃东西,一半在睡觉,平躺、俯卧或蜷成团,爱用手遮住眼睛。黑白色,圆脸颊,黑眼圈,懒洋洋,胖得很,走路还带内八字,是地球上最可爱的生物之一。

  我们追寻着熊猫的足迹,渐渐以小见大,感知到了真相:为何只有这里最适宜熊猫这种珍稀物种的生长。

  一般熊猫生活的地方都是有山有水。成都熊猫的栖息地,主要在都江堰-青城山这一生态圈中,这里有四个熊猫保护区,两个国家级,两个省级。张皓和他看护的熊猫们置身在都江堰-青城山生态圈中,此处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动植物种类占全世界物种种类的3%到4%。这里的高等植物有1万多种。昆虫种类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以蝴蝶为例,去年,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带领团队对青城山和都江堰一带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个区域就有400多种蝴蝶,仅青城山周边就有300多种。四川全省共710多种,整个欧洲只有560多种,日本全国也只有2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