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资阳特警:天天都穿防弹衣负重30多斤执勤

16.04.2014  20:20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曾维香 陈永根 记者 张小兰)有这样一群警察,他们每天穿着防弹衣、背着单警装备,身体负重近30斤奔波于各大街小巷、重要卡点、路段,巡逻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安保、抓捕嫌疑人、救助群众……

  日复一日,他们每天面对并处置着这些繁杂琐碎的事情。于他们而言,是没有周末与法定节假日的。工作的性质决定他们每天必须像颗陀螺一样的转着,不得停歇。他们深蓝的背影被人们所熟悉,然背后的艰辛却被人不知……

   每天7个组49人“”在路面

   安全的壁垒,在日常工作的精密部署中筑牢。

  为强力推进新型主动警务模式和勤务精细化运行机制,最大限度遏制街面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采取了四级常态型武装设卡勤务工作机制,由特巡警队员、武警联合组成勤务组对雁江区主城区进行武装巡逻、设卡,每天保证7个勤务组上岗,每组由5名特巡警队员、2名武警组成,每组队员至少在街面工作8---10个小时,每天24小时全天候、分时段、多卡点流动布警,采取定人、定车、定时段、定装备、不定点的开展流动武装设卡勤务工作。通常40分钟至一个小时变换一次设卡位置,使卡点上始终处于流动交替、适时循环、不间断流动,从而提高街面的见警率,有力震慑了犯罪。

  “每天看见那赤红的警灯,心里就感觉踏实,以前晚上出门不敢背包不敢带项链、首饰,现在满街都是警察,可安全了。”家住雁江区管委会的刘思玉阿姨如是说。

  原来,特巡警支队结合主城区白天黑夜人员活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的流动等特点,流动勤务卡点通常选择在广场人员密集地、治安复杂场所、重要路段、车站、交通要道进行,缜密的勤务部署犹如一张有力且有序的大网,威慑了犯罪,亦打击了犯罪。

  “防弹衣、单警装备,30多斤的东西背在身上,不到5分钟,这天气就让人汗如雨下,更别说背着这些装备进行十个小时的工作了,不过这样挺好,可以减肥,你看我们一顿吃七八两米饭,还一点不胖……”特巡警二大队队长李强一边嘻哈说着,一边猛捶自己结实的胸膛。

   有一种责任 叫全力以赴

   服务群众,在日常工作的涓涓细流中展开。

  2月18日,春寒料峭。东门大桥。一年轻女子孑然站在桥下,神色木然,怒吼着的河水如一头猛兽急流直下。正巡逻至此的特巡警二大队民警房进心里咯噔了一下,难不成女子要跳河!他立即带领队员跳下车往女子方向奔去,待他们跑到桥下时,女子已经跳入河中了!想都没想,房进便“扑通”一声跳进了刺骨的水中,其他队员也立即下河,哪料该女子奋力挣扎,轻生欲望强烈,房进的手机、执法仪等物品也在此时落进了河里,几个大男人连拖带拽,终于将轻生女子救上了岸,后得知该女子是因为跟丈夫闹了别扭而寻短,苦口婆心的劝说安抚情绪后,房进等人又将该女子送回了其位于滨江小区的家,和其家人进行沟通后才离开。此时,阵阵寒风穿过透湿的衣服直直入骨,打了个寒颤的房进,又和队员们继续巡逻去了。

  当天下午,雁江区九曲河一“幺哥牙牙饭”餐馆两间门面燃起了熊熊大火,房进和其他队员恰巧巡逻至此地,他和队员们提起执勤车上的灭火器直奔火场,并将里面的居民成功撤离,随后和赶到现场的消防队员一起将火势控制。房进和队员们,上午在极寒的江河中救人,下午在烈焰中搏斗,极寒与狂热相交激,悴出了他们一颗颗赤红滚热的爱民之心。

  今年3月1日的昆明事件,点燃了全国警察们的神经。特巡警支队的工作较之以往,要求更高、更严、更细。3月3日晚23时许,特巡警二大队丁峰等人在南骏大道铁路桥下设卡执勤。丁峰站在路中央打手势,示意一辆正在行驶的黑色轿车向右停靠接受盘查,在距离民警50米处时该车突然停了下来,驾驶室内跳下来一男子拔腿便跑。一定有情况!丁峰等七人立即持武器朝嫌疑车辆奔去,车内四名男子情绪高昂,奋力抵抗,但终被特警队员一一制服,并从车内现场搜出2把长约120cm的砍刀、2把80cm的砍刀,3把长约30cm的匕首。经查,该四人的尿检结果均为阳性,他们承认当晚都吸了毒,并准备去找“仇家”李某,来场你死我亡的“生死战”,岂料途中被民警拦截了。一个极有可能引发严重伤亡的斗殴事件就这样被及时制止了,一个即将被点燃的“炸弹”被及时掐灭了导引线。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以来,特巡警队员在日常的设卡盘查中,共查获违法车辆80余辆,挡获各类违法嫌疑人57人,没收改装射钉枪4支、子弹17发,收缴管制刀具33把,查获13起无牌无证车辆,救助群众110起……

   有一种精神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这份工作,有种万钧之力般的魔力让人着迷。

  “在特巡警12年了,工作很累,但很充实,也让人眷恋。我们每个队员都在不断的超越自己,因为工作容不得一丁点的马虎,平日里严苛的训练,是对危险降临时的负责。”顶着烈日的训练场上,特巡警三大队队长、曾获得省厅大比武金牌师徒奖的“全能”师傅李克军一边回头跟笔者说,一边看着表计算队员排爆训练的时间,他深蓝色的训练服上,背着一块盐咸地。他既是一个“武艺高超”的战斗员,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训练师。谁人又知,这个身高186的高个子家里,还躺着身患红斑狼疮病的妻子,和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双方父母远在外地,每天满满的工作结束后,李克军是又跑学校又跑菜市场,因妻子的病情特殊,走路上楼梯都成问题,自然所有家务都落在了李克军的身上,又当爹来又当妈,遇到任务紧急或妻子住院时,孩子只得在朋友家中或者外面的小吃店里自己草草对付。而此刻,在这个硬汉坚定的眼神中,看到的却是一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信仰,在闪闪发亮。

  据了解,除了日常工作,特巡警支队还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周训练计划,重点加强高难度、高强度的处置突发事件、防暴、反恐、射击、格斗、排爆、应急救援等特殊技战术训练。平日里,特巡警队员们除了要进行综合体技能、长短枪应用互换射击、狙击枪精度射击外,还要进行突击攻坚、5公里武装越野等专业科目方面的强化训练,这些高强度的训练效果,在一次次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中得到了检验。

  民警丁峰,父亲患重病需经常到华西化疗,他总是挤自己极少的休息时间送老人去医院,从不因此耽搁工作;民警姜涌辉,自己在特巡警工作12年,身患严重的脊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病要求卧床休息,可他仍每天和同事们一起战斗在一线;二大队队长李强,双脚因长期被厚重的靴子束缚,导致脚部皮肤溃烂、发脓,他每天忍痛从这个卡点奔波到那个卡点……

  他们,都是30多岁的年轻小伙,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守候着资阳的安宁,那刚正不阿、骨鲠浩然之气一以贯之的充沛于每个队员的胸间,他们用行动在公安领域上书写着守护平安的一页页精彩篇章。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曾维香 陈永根 记者 张小兰)有这样一群警察,他们每天穿着防弹衣、背着单警装备,身体负重近30斤奔波于各大街小巷、重要卡点、路段,巡逻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安保、抓捕嫌疑人、救助群众……

  日复一日,他们每天面对并处置着这些繁杂琐碎的事情。于他们而言,是没有周末与法定节假日的。工作的性质决定他们每天必须像颗陀螺一样的转着,不得停歇。他们深蓝的背影被人们所熟悉,然背后的艰辛却被人不知……

   每天7个组49人“”在路面

   安全的壁垒,在日常工作的精密部署中筑牢。

  为强力推进新型主动警务模式和勤务精细化运行机制,最大限度遏制街面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采取了四级常态型武装设卡勤务工作机制,由特巡警队员、武警联合组成勤务组对雁江区主城区进行武装巡逻、设卡,每天保证7个勤务组上岗,每组由5名特巡警队员、2名武警组成,每组队员至少在街面工作8---10个小时,每天24小时全天候、分时段、多卡点流动布警,采取定人、定车、定时段、定装备、不定点的开展流动武装设卡勤务工作。通常40分钟至一个小时变换一次设卡位置,使卡点上始终处于流动交替、适时循环、不间断流动,从而提高街面的见警率,有力震慑了犯罪。

  “每天看见那赤红的警灯,心里就感觉踏实,以前晚上出门不敢背包不敢带项链、首饰,现在满街都是警察,可安全了。”家住雁江区管委会的刘思玉阿姨如是说。

  原来,特巡警支队结合主城区白天黑夜人员活动、上下班高峰期、车辆的流动等特点,流动勤务卡点通常选择在广场人员密集地、治安复杂场所、重要路段、车站、交通要道进行,缜密的勤务部署犹如一张有力且有序的大网,威慑了犯罪,亦打击了犯罪。

  “防弹衣、单警装备,30多斤的东西背在身上,不到5分钟,这天气就让人汗如雨下,更别说背着这些装备进行十个小时的工作了,不过这样挺好,可以减肥,你看我们一顿吃七八两米饭,还一点不胖……”特巡警二大队队长李强一边嘻哈说着,一边猛捶自己结实的胸膛。

   有一种责任 叫全力以赴

   服务群众,在日常工作的涓涓细流中展开。

  2月18日,春寒料峭。东门大桥。一年轻女子孑然站在桥下,神色木然,怒吼着的河水如一头猛兽急流直下。正巡逻至此的特巡警二大队民警房进心里咯噔了一下,难不成女子要跳河!他立即带领队员跳下车往女子方向奔去,待他们跑到桥下时,女子已经跳入河中了!想都没想,房进便“扑通”一声跳进了刺骨的水中,其他队员也立即下河,哪料该女子奋力挣扎,轻生欲望强烈,房进的手机、执法仪等物品也在此时落进了河里,几个大男人连拖带拽,终于将轻生女子救上了岸,后得知该女子是因为跟丈夫闹了别扭而寻短,苦口婆心的劝说安抚情绪后,房进等人又将该女子送回了其位于滨江小区的家,和其家人进行沟通后才离开。此时,阵阵寒风穿过透湿的衣服直直入骨,打了个寒颤的房进,又和队员们继续巡逻去了。

  当天下午,雁江区九曲河一“幺哥牙牙饭”餐馆两间门面燃起了熊熊大火,房进和其他队员恰巧巡逻至此地,他和队员们提起执勤车上的灭火器直奔火场,并将里面的居民成功撤离,随后和赶到现场的消防队员一起将火势控制。房进和队员们,上午在极寒的江河中救人,下午在烈焰中搏斗,极寒与狂热相交激,悴出了他们一颗颗赤红滚热的爱民之心。

  今年3月1日的昆明事件,点燃了全国警察们的神经。特巡警支队的工作较之以往,要求更高、更严、更细。3月3日晚23时许,特巡警二大队丁峰等人在南骏大道铁路桥下设卡执勤。丁峰站在路中央打手势,示意一辆正在行驶的黑色轿车向右停靠接受盘查,在距离民警50米处时该车突然停了下来,驾驶室内跳下来一男子拔腿便跑。一定有情况!丁峰等七人立即持武器朝嫌疑车辆奔去,车内四名男子情绪高昂,奋力抵抗,但终被特警队员一一制服,并从车内现场搜出2把长约120cm的砍刀、2把80cm的砍刀,3把长约30cm的匕首。经查,该四人的尿检结果均为阳性,他们承认当晚都吸了毒,并准备去找“仇家”李某,来场你死我亡的“生死战”,岂料途中被民警拦截了。一个极有可能引发严重伤亡的斗殴事件就这样被及时制止了,一个即将被点燃的“炸弹”被及时掐灭了导引线。

  据悉,今年第一季度以来,特巡警队员在日常的设卡盘查中,共查获违法车辆80余辆,挡获各类违法嫌疑人57人,没收改装射钉枪4支、子弹17发,收缴管制刀具33把,查获13起无牌无证车辆,救助群众110起……

   有一种精神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这份工作,有种万钧之力般的魔力让人着迷。

  “在特巡警12年了,工作很累,但很充实,也让人眷恋。我们每个队员都在不断的超越自己,因为工作容不得一丁点的马虎,平日里严苛的训练,是对危险降临时的负责。”顶着烈日的训练场上,特巡警三大队队长、曾获得省厅大比武金牌师徒奖的“全能”师傅李克军一边回头跟笔者说,一边看着表计算队员排爆训练的时间,他深蓝色的训练服上,背着一块盐咸地。他既是一个“武艺高超”的战斗员,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训练师。谁人又知,这个身高186的高个子家里,还躺着身患红斑狼疮病的妻子,和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双方父母远在外地,每天满满的工作结束后,李克军是又跑学校又跑菜市场,因妻子的病情特殊,走路上楼梯都成问题,自然所有家务都落在了李克军的身上,又当爹来又当妈,遇到任务紧急或妻子住院时,孩子只得在朋友家中或者外面的小吃店里自己草草对付。而此刻,在这个硬汉坚定的眼神中,看到的却是一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信仰,在闪闪发亮。

  据了解,除了日常工作,特巡警支队还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周训练计划,重点加强高难度、高强度的处置突发事件、防暴、反恐、射击、格斗、排爆、应急救援等特殊技战术训练。平日里,特巡警队员们除了要进行综合体技能、长短枪应用互换射击、狙击枪精度射击外,还要进行突击攻坚、5公里武装越野等专业科目方面的强化训练,这些高强度的训练效果,在一次次突发事件的快速有效处置中得到了检验。

  民警丁峰,父亲患重病需经常到华西化疗,他总是挤自己极少的休息时间送老人去医院,从不因此耽搁工作;民警姜涌辉,自己在特巡警工作12年,身患严重的脊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病要求卧床休息,可他仍每天和同事们一起战斗在一线;二大队队长李强,双脚因长期被厚重的靴子束缚,导致脚部皮肤溃烂、发脓,他每天忍痛从这个卡点奔波到那个卡点……

  他们,都是30多岁的年轻小伙,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守候着资阳的安宁,那刚正不阿、骨鲠浩然之气一以贯之的充沛于每个队员的胸间,他们用行动在公安领域上书写着守护平安的一页页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