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桑拿天咋这么热 气象专家说:青藏高压控制是“元凶”

04.08.2015  09:11
7月29日,南充市民在嘉陵江南充城区段高坪区游泳基地江边游泳。徐爱水认为,“应加强‘高温立法’,通过修改完善《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使高温下劳动者权益保护更权威,更有操作性。

    7月29日,南充市民在嘉陵江南充城区段高坪区游泳基地江边游泳。 成潮生 摄

    制图/卢浩

    连日来,四川省多地持续遭遇35℃以上高温,8月2日宜宾县最高气温39.7℃,创造了近期全省最高气温。相比往年,今夏四川省高温和伏旱形势如何?记者8月3日从四川省气候中心获悉,今夏高温范围较往年大,覆盖了整个盆地,其中以成都为代表的盆地西部地区高温超常,但川南、川东北等区域的高温程度并不如往年,全省总体伏旱范围小、程度轻。

    四川有好热? 101个气象站现高温,德阳等地高温天数创纪录

    7月中下旬以来,成都天天太阳火辣辣,“往年夏天,成都热就热几天,今年咋个天天热哦?”成都市民这种天气超常炎热的感觉,得到了气象监测数据的佐证。

    最高温度超过35℃,称为高温。记者从省气候中心获悉,7月中下旬以来,35℃以上的高温天气几乎覆盖了整个盆地,比往年覆盖范围大。7月,盆地区域共有101个气象站出现高温天气,高温站数为近10年来第二多;有20站高温日数在10天及以上,主要分布于盆地东北和盆地南部,其中三台、宜宾高温日数为16天,为全省最多。“盆地西部的高温程度超过常年。”省气候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7月中下旬以来,金堂、新都、广汉、龙泉驿、郫县、芦山、彭州、名山、天全、都江堰、宝兴等11个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本站极大值。德阳、郫县、安县、彭州、芦山、宝兴等6站的高温日数,已位列历史同期第1位。

    不过据成都气象台统计,过去的64年,成都有41年出现过35℃以上的高温,成都夏季高温极值为37.3℃,分别出现在1953年8月18日、2002年7月15日、16日,而负责成都气温统计的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温江八角村,该站今年夏天在百叶箱中测得的气温尚未突破37.3℃,不过在市区,同样环境下的气温更高。

    虽然盆地西部热得超常,但其他区域只算“热得一般”,高温程度不如往年。目前川东北地区还没有到过39度。而2014年同期,全省有15个站最高气温达到39度以上,且达州、渠县、屏山、内江等地曾达40度。

    为啥这么热?青藏高压控制,是高温持续“元凶

    今年高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怎么造成的?据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分析,7月23日以来四川省受青藏高压控制,是造成持续晴好天气及高温的主要原因。该预报员介绍,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都是引起高温的晴好天气系统,但前者在青藏高原上空,后者从西太平洋海上过来。历年来,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都会影响四川盆地,但两种高压给人带来的体感有差别。“相比副热带高压带来的闷热感觉,青藏高压带来的湿度较小,体感不那么闷热。

    虽然今夏高温覆盖范围大,但目前伏旱并不严重。据省气候中心介绍,由于今夏降水偏少、气温偏高,7月下旬以来,盆地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地区伏旱开始显现且逐渐发展,但范围较小,程度一般,目前中度以上干旱主要出现在成都、资阳、绵阳、南充和巴中等市。截至8月2日,全省共有28站出现伏旱,但仍无重特旱发生。

    近期能否降温?三伏天“微凉”,今明两天高烧暂缓

    8月3日,成都的日最高温31℃,较前一天回落了5.1℃。这是7月22日成都温度飙上32.5℃后,13天来的“新低”。

    3日傍晚,成都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及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根据成都市气象台预报,受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预计3日晚上到4日白天,成都有分散性雷阵雨,局部地方暴雨,雷雨时伴有短时阵性大风。

    8月4日,盆地东西部气温大不同,西部各市日最高温在28-31℃,东部在34-37℃。

    4日晚上到5日白天,除了广元、绵阳、德阳多云外,盆地其余各市均有阵雨或雷雨,雷雨时伴有短时阵性大风,其中雅安、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广安6市的部分地方有大雨,局部地方有暴雨。川西高原也有阵雨或雷雨,甘孜州南部有中雨,攀西地区再次凉爽起来,有中到大雨,局部地方有暴雨。

    好景不长,预计6日天气变晴好,气温又会回升。好在8月8日,盆地大部又会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有望略微降温。(记者 刘宇男 王浩野)

    观察劳动者“清凉权”再迎大“

    “只要地球不停止运转,就有没法歇的行业和歇不了的劳动者”。近年来随着高温天气趋于增多,保护劳动者防暑降温权益更显重要。专家表示,要重视劳动者的“清凉权”,让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清凉权”核心并非发钱给物

    2012年6月,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在这部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串起了一条对高温下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链”:    

    当高温来袭,用人单位在提供个人防护用品、饮料、药品,发放高温津贴之外,还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直至停止室外露天作业。并且,单位不能以缩短工作时间为由扣减工资。对于高温作业,规定就更为严格:用人单位不仅应从源头上降低、消除高温危害,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高温防护设施还应与单位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用。

    甘肃政法大学副教授徐爱水认为,“清凉权”是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一部分,其核心并非发钱给物,而是让用人单位完善防暑降温工作制度,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防“清凉权”成“冷冻”条款

    7月下旬以来,我国多地陆续迎来35℃以上的高温天气,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等4部门此前专门下发通知,督促落实用人单位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在高温酷暑季节至少开展一次防暑降温暗查暗访活动。记者通过采访东中西部地区10多位劳动者了解到,用人单位保障“清凉权”意识总体提升,部分单位劳动环境依然堪忧。“从没听说过高温前要体检”、“工钱按天算,没干活肯定没工钱”,受访的多位户外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反映,他们一般选择不维权,不知道如何维权,不少人感到维权很难。

    长期关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甘肃省光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智俊说,与带薪休假、加班工资等问题类似,劳动者维护“清凉权”难度大,主管部门监管难、成本高,用人单位违法成本低,由此造成当前劳动者防暑降温权益保障参差不齐。

    为劳动者织起“清凉权”保障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等人认为,在现有阶段,要让高温下劳动者工作环境根本改善,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降低维权成本,努力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打造一个权益有保障的清凉世界。“与其让户外劳动者领着不多的补贴、冒着健康风险在烈日高温下工作,不如在管理方式、作业时间方面更加人性化和灵活,采取更有力措施保障高温下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孙智俊说,要推动“清凉权”进一步落实到劳动合同中,使劳动者依法维权有直接依据,还应发挥工会等组织作用。

    徐爱水认为,“应加强‘高温立法’,通过修改完善《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使高温下劳动者权益保护更权威,更有操作性。”(新华社记者 张钦 刘怀丕 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