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第3天,会场向普通市民开放 四川非遗作品人气高

17.05.2015  12:08

四川展馆内的"中国书画夏布"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严芳 文/图)“夏布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优点?”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第3天,会场向普通市民开放,四川展馆内的“中国书画夏布”展台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观众。中国书画夏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面光洁、细腻绵韧、吸墨吸水性好、不变色、防虫蛀、防霉变……”展台工作人员为观众们释疑。此外,四川展馆内的观音绣、观音福锦、蝴蝶画、布贴画等非遗作品也受到许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记者在现场看到,夏布不仅作为原材料在展台展出,还有各种各样的夏布画、双面绣、茶席、扎染等产品。内江藏拙斋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刘扬伟介绍,他们运用纳米技术对夏布进行了加工处理,产品正反面均可用于绘制书画。夏布还可延伸应用于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制作,如箱包、扇面、仿古灯罩、门帘、壁纸、刺绣等。“这两天来问的人挺多的,来自江浙、广东、香港等地的文化企业都表示出浓厚兴趣。

展馆的另一边,穿着传统服饰在现场穿针引线的彝族绣娘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她们是来自乐山市峨边县的阿候阿星和介来娘娘,五彩斑斓的手工刺绣服饰和小饰品展示着彝家绣娘精深的刺绣技艺。“小凉山彝族手工刺绣于2008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今年1月,我们成立了峨边黑竹沟彝家情手工刺绣专业合作社。”峨边县妇联主席陈允秋告诉记者,峨边全县有6000余名彝族家庭妇女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手工刺绣,“希望通过商品化、产业化让小凉山彝族手工刺绣产生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