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小飞机 先“养鸡”还是先“生蛋 ”

16.10.2014  02:32
10月15日,四川制造的超轻型农业植保作业直升机亮相科博会。记者何海洋摄影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刘莉 陈岩)“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以‘通用航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已开展超过30场。”10月14日,第二届中国(绵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主持人这样开场。

        台下的嘉宾们相视而笑——没错,继开汽车、坐高铁后,将来出门打“飞的”正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有消息称,千呼万唤的低空领域开放政策将于近期出台。

        所谓通用飞机,是指不由航空公司或军方运行的飞机。会上有人透露了一个数字:每年通用航空给美国带来超过千亿美元的经济产值,而国内仅数十亿元——“差值”意味着空间。

        今年以来,成都、德阳、绵阳、自贡、广安、绵阳等地密集启动通航产业园项目,西部四川,究竟要怎样“飞起来”?

        “高性价比”的交通革命

        “美国的通用航空连接5000多个社区,每年载客1.66亿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与2013年上半年全中国的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相当。

        如此时尚的产业,能不能与西部内陆匹配?刘大响认为,不仅合适,还是“绝配”,“通用航空事业可以快速提供人道主义救援,比如灾害搜救、空中救护等,尤其是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大大提高反应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航机场的“性价比”明显更高,“新建一个通航机场与修2-4公里高速公路的成本相差不多,而那些2-6座的小飞机联结城市近郊、农村和偏远地区,速度和效率却达到高速公路的4倍以上。

        市场正在附和他的看法。有关方面估计,到2020年我国通航飞机将达到1万架左右。面对巨大的市场,四川加速布局:中航工业投资32亿元的川南通航产业项目落户自贡;投资260亿元的中国西部通用航空城项目在广安签约;金堂县的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计划今年底开建;绵阳北川通用机场有望明年启用,成为西南地区首个一类通用机场。

        “飞起来”再说建工厂

        研讨会上,绵阳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伟带来发展计划:到2020年,园区要聚集5家以上研发企业、8家以上制造企业、10家以上运营培训企业。

        技术方面,绵阳底气很足,这里拥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以及九洲集团等龙头企业。

        但是,飞机造出来,就可以“飞起来”了吗?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已快10岁,它是国内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金乾生曾担任管委会主任,他提醒大家,盲目投入建园区,也许“结局会很惨”。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3年间全国建起100多个通航产业园。“不能只关心产品,而要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方式来构建产业体系。”他说,低空领域开放试验非常关键,空间开放出来后,企业就会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项目,市场接受度高了再去建工厂。

        宁波三门湾通用航空产业园走的就是“运营先行”的路子,发展以通用航空休闲娱乐为特色的运营服务体系。

        张伟对此表示赞同:“结合绵阳的实际,我们将把运营重点放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旅游服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