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街上现首个“中央”等候区 缓解路口人车混杂

03.11.2017  09:53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付真卿 摄影报道) 11月2日上午10点过,在成都顺城大街与提督街路口,许多过街的市民发现跟过去有些不同了。在两条路的交界处中央,出现了一块由橙黄相间隔离柱围起来的类似梯形的区域,里面的地上写着“非机动车行人等候区”。

“行人等候区”可能许多人都不陌生,在许多地方较宽阔的马路上,都会在中间隔离带设置一块区域,让来不及过完马路的行人暂时等待,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道路设置。不过,这次出现在顺城大街边的这个等候区却有些不一样。据成都市交管局民警介绍,这是成都首个增设了非机动车信号控制的行人过街等候区,简称“中央”等候区,是为了解决该道路此前因交通拥堵、人车混杂,导致道路通行差、过街存在安全隐患的状况。

这个“中央”等候区与普通的等候区有两个最大的不同点,一是它的位置并不在道路中间的隔离带上,而是更靠近行车道;二是它专门设置了非机动车信号灯。上午10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早高峰已过,但路口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仍非常多,在等待信号灯时,大家似乎很自然的集中到了“中央”等候区里,在路口转换的机动车很顺畅的从他们周围驶过。

“以前没得等候区的时候,经过这里左右两边看汽车,担心被车子碰到!”市民刘先生说,这个设计很科学,大家站在圈里,不用再跟汽车抢道,要安全得多。

成都市交管局交通设施管理处民警盛雁龙告诉记者,该路口以前的斑马线为三角形,在早高峰期间这里的交通状况令人堪忧:由于该路口位于市中心,从盐市口方向的来车右转入提督街,及提督街右转出去的车辆,时常与众多等候过街的市民形成拥堵,“不仅让道路通行力下降,还让过街市民必须左右看两侧来车,这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这个路口的特点,交警尝试在道路中间设置一个特别的等候区,将路口原来的三角形斑马线,改为“Y”字形,“中央”等候区正好位于“Y”字的三个分叉中间。“通过将过街市民引入等候区,降低了路口斑马线被‘截断’的情况,不仅是两侧右转车辆可顺畅通行,市民过街也只需注意一侧来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盛雁龙说。

据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为城市科学治堵的重要内容,成都交警近期将对城区一些交通组织较为复杂的路口进行类似的专项治理,通过改造标志标线和路口灯控,实现人车分流,通行顺畅。此外,成都交警还启动了‘短平快’计划,提前跟城管委等部门进行了协调沟通,对需要治理的路口,提前规划,快速改造,“这次的‘中央’等候区,就是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改造完成的,将改造施工造成的交通影响降到最低。”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