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小农水”惠及大民生

06.11.2013  12:44

    11月4日,笔者来到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吊脚楼村,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丽画卷映入眼帘。“这是大英县2009年首批科学实施小农水项目带来的新农村美景,如今山坪塘整治好了,水蓄得住了,纵横交错的渠系能够把水引到每块田地,有了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县水务局局长夏军告诉笔者。
    前几年,大英县在蓬莱、玉峰、隆盛、天保、金元5个乡镇63个村实施小农水项目,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年新增供水能力126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30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该县坚持把小农水项目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相结合,确保粮增产钱增收。特别是今年,项目区水稻单产已由45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玉米由240公斤提高到360公斤,小麦由270公斤提高到320公斤,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66万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635万元,农民人均实现新增纯收入162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吊脚楼村实施以来,该村搭上了“幸福快车”。大英县水务局为该村新建了3座石河堰、10口山坪塘、农毛渠3000多米和生产便道5公里。从此,吊脚楼村告别了望水兴叹的尴尬局面。“小农水项目实施后,今年的农忙时节‘闹水’事件没有了,种地收益也增加不少,每亩土地的收入由以前的800元左右增加到现在每亩1600多元,翻了一番啊!”村民们说。
    两个小时后,笔者来到桅杆坪村,村民蒋代全放下手中活儿,高兴地说,“这里原来输水渠道老旧滴漏,村里当家塘关不住水,咱们只得靠天吃饭”。经过镇村干部多方努力,把小农水项目争取过来,大家积极筹措资金3万余元,新建了3000多米U型渠、2处石河堰、1口当家塘。同时,整治了4口山坪塘和60亩大型囤水田。
    “过去这4亩多‘望天田’都只能撂荒了,哪里想得到现在还能靠它致富!”蒋代全乐呵呵地说,“自从小农水项目进村以来,新建的U型渠道通到咱家田坎边,地里2口干了多年的水窖蓄满了水,油桃和李子树也跟着丰收,仅卖水果一项就赚了1万余元。此外,今年还收了2400公斤黄谷,玉米1500公斤,等几天,把余粮运到县农贸市场出售,备足小春生产费用。现在咱们种地不交税费,还要领直补款,真是划得来。
    水引得来,又蓄得住。近年来,不仅春耕插秧用水有了保障,村里还新发展了8家种植、养殖业大户。原本因缺水且迁到外地的养鹅大户刘忠强,眼见村里的渠道修通了,塘堰整治好了,又重新搬迁回来。近年来,项目区内便发展三个基地,即2000亩甜橙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油菜籽基地。
    下午,笔者来到金元乡河淀海村,这里位于该县中型五五水库尾水灌区,曾是远近闻名的的旱山村。“不要说发展其他产业,春灌插秧用水都不够,若遇天旱,只有跑到四五里路外的小河沟里去担水保苗,一个来回要个把钟头,哪里忙得过来嘛!”谈及过去因天旱缺水,邻里纠纷多、争水矛盾突出的情景,村党支书雷文太无奈地直摇头。
    如何解决村民需水难题?“只有提高区域内骨干水利工程水源调节和囤蓄的能力,才能保证不缺水!”大英县水务局副局长廖兴介绍,县里对3座中型水库先后进行病险整治,提高了蓄水能力和干渠延伸条件。同时,设计新扩建五五分干渠渠道24.5公里,延伸至天保、金元、隆盛等旱片死角地带,设计灌面达7.66万亩。
    “现在用水不愁了,不仅春灌、抗伏旱用水有保障,若遇特大干旱也没有多大问题。”党支书雷文太说,正是有了骨干水利工程的水源支撑,村里曾经减产的306亩水田,去年复耕,今年就收获了18万多公斤稻谷。
    今年,喜讯传来,大英县再次争取到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通仙乡立即开展了种植结构大调整,全乡新植桔橙柑柚1万亩。话说回来,新建水利兴产业需要投入,虽然国家和省里有项目资金支持,但缺口仍大,需要受益群众集资投劳一点,有的村民开始有些不理解,“我们先是讲政策、讲道理,最后干脆把群众代表拉出去看一看”。乡党委书记岳宁说,今年9月,40名村民代表被组织到蓬溪县参观学习,有意见的村民还未回家就改变主意,坚决支持小农水项目建设,一定要带头投劳集资。
笔者从县水务局获悉,该县2013-2015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计划在通仙、象山、河边等乡镇的45个村实施,新建渠道403公里、蓄水池240口,整治山坪塘190口、石河堰10处、泵站100处,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其中中、省、县级资金960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3026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4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97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20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0.65万吨,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600万元。
    截至目前,新一轮小农重点项目农民自筹资金已全部到位,正待开工建设。到那时,大英县农田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保障水平将大幅提升,绘出一幅山青水秀的生态文明图画。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