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群团”工作格局释放大活力

15.04.2016  12:24
  4月12日,“四川残疾人蜀绣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开班,30名学员将在近半年时间内,由知名蜀绣大师“手把手”地指导,他们的作品也会得到工艺公司的重点关注。这是四川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按照“量体裁衣”工作理念,精准服务贫困残疾人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全省群团工作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行项目化、社会化等工作方式、打造“枢纽型”工作体系,逐步构建起整体联动、开放多元和常态拓展的“大群团”工作格局。
  从单一参与走向整体联动
  ——在群团改革中加强顶层设计
  4月6日,攀枝花市仁和区政府和群团部门召开了今年的首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人士现场予以回应。按照“大群团”工作理念,类似这样的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在省、市、县三级全面铺开,各项群团工作从自成体系走向整体联动。“在新时期,如果群团部门继续仅仅靠自身资源,有效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能力将会削弱。”四川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相关负责人深有感受。在省政府和群团部门的联席会议上,团省委提出实施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的议题,得到省财政响应,一次性注入6600万元专项资金。
  近年来,省委坚持把群团工作摆在全省大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建立省委定期听取群团工作汇报制度,把群团工作纳入对各级党委的目标考核。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总工会主席均由党委常委担(兼)任,并原则上分管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等群团工作。
  省委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将“构建‘大群团’格局”列入部署的重要内容,形成层层召开联席会议、级级有效沟通落实的良好局面,既开辟了一条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重要渠道,又为群团组织从源头服务所联系的群众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途径。
  群团部门之间也从单一参与走向联合运转,整合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阵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群众活动阵地,把各自优势资源和力量下沉到惠民帮扶中心(站、点),在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中构建全方位联动平台。目前,全省已建成21个市级、166个县级惠民帮扶中心,934个乡镇(街道)惠民帮扶工作站,1675个社区(村)惠民帮扶工作点,统筹大病帮扶、困难救助等8大类151个公益项目,5年来救助困难群众525.2万人(次),救助金额16.5亿元。
  从“自家的事”变“大家的事
  ——推行“一体化”工作模式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至今,个别用人单位依然存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违约金等4类问题……”4月14日上午,“四川工会法律援助”微博发出了第18476条信息,关注群众高达30.9万人。
  我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推行“一体化”工作模式,以项目化为载体,不断提高群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群团组织整合“四季送”“留守学生关爱”“居家灵活就业”“农民专家科技服务团”“侨爱心工程”等个性化服务项目,为不同群体提供有效帮助。
  以全国首家工会官方微博“四川工会法律援助”为例,6年来共发布信息图片3.8万余条(张),吸引“粉丝”41万余名。累计处理微博讨薪、微博维权等案件共210件,为2838名职工(农民工)讨回工资、工伤补偿、经济补偿金等6285.85万元。
  实施社会化运作也是群团“一体化”工作模式的重要内容。汶川特大地震后长期在川从事社工领域服务的广东公益界专家周小燕说:“四川虽然地处西部,但是群团工作思维开放,善于找准党政、群团、社会机构、各界群众等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共赢点,把‘自家的事’变成‘大家的事’,形成了工作合力。
  近年来,我省政府在购买服务目录中明确有关群团服务项目,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参与受灾群众、困难职工、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学生(儿童)、妇女、老人等特殊群体服务项目,采取公开招标、项目发包、委托管理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社会事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级群团部门购买社会服务的资金近10亿元。
  从应急向常态拓展
  ——“枢纽型”工作体系覆盖全川
  从事公益服务的汤孟英记得,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不久,她从成都来到芦山县城,擅长儿童社会活动工作的她一度没找到施展空间,“有力不知道往哪使,只能干着急。”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个社会组织,1.8万余名志愿者先后奔赴灾区一线。
  为统筹协调社会力量依法有序有效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省委决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枢纽”作用,成立全国首个灾害应对社会管理服务平台——雅安市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搭建群团部门和社会力量“跨界”合作平台。
  雅安的做法得到认同,但相关工作如何从应急向常态拓展?
  2014年3月5日,省级群团部门联合设立全国首个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该中心已联系社会组织近2000家,对接公益项目420个、资金3亿余元,组织实施了“玩具总动员”“童伴计划”等品牌项目。这种模式正在四川各地开花结果,全省已建立起12个市级中心、103个县级中心,以及370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点、60个藏区群团社会服务站,由此开启了群团大格局、社会大协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新征程。
  中央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后,全省群团组织正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短板导向,着力“增‘三性’、去‘四化’、强基础、促创新”,不断深化改革促转型,为实现四川群团事业的新跨越不断释放正能量。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