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药监局发布大米安全消费提示 不要购买无“QS”的大米

30.06.2014  20:10

四川日报网消息(记者 周伟) 人们每天都在食用大米,对其安全知识又知晓多少呢?省食药监局近日发布大米安全消费提示,就大米选择、储放及常见消费误区进行了消费教育与提示,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散装大米时,要一看、二抓、三闻、四尝识别大米好坏;要走出“越白越亮的大米,品质就越好”、“营养强化米取代普通大米”、“大米煮饭时过度洗淘、搓洗”等认识误区;建议夏季大米不易长久存放,防止霉变鼠虫污染。

该提示称,在大米选购时要“一看”,看大米的色泽和外观,优质大米米粒饱满、大小均匀、有光泽,色泽正常;“二抓”,抓一把大米,放开后,观察手中粘有糠粉情况,合格大米糠粉很少;“三闻”,闻大米的气味,手中取少量大米,向大米哈一口热气,或用手摩擦发热,然后立即嗅其气味,正常大米具有清香味,无异味;“四尝”,尝大米的味道,取几粒大米放入口中细嚼,正常大米微甜,无异味。另外,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小包装大米时首先应查看包装上标注的内容,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包装上必须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QS”标记、特殊标注内容等,不要购买无“QS”标记的大米。

针对“越白越亮的大米,品质就越好”的认识误区,省食药监局提示,相对于普通大米,加工精度高的大米的外观亮度更高,含糠粉少,制成的米饭更白,口感一般好于普通大米。但是,由于稻谷中除碳水化合物以外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和胚中,由于加工精度更高,糠皮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损失就多,因此“精米”的营养含量要明显低于普通大米。而对“营养强化米取代普通大米”、“大米煮饭时过度洗淘、搓洗”等认识误区,省食药监局回应称,目前国家没有用营养强化大米取代普通大米的打算,同时人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营养强化大米完全取代普通大米是不可能的。大米不宜多淘,因为米中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很大一部分在米粒的外层,多淘或用力搓洗、搅拌会使米粒表层的营养素大量流失。同时,米也不宜久泡。如果淘洗之前久泡,米粒中的无机盐和可溶性维生素会有一部分溶于水中,再经淘洗,损失更大。因此,淘米时应用凉水淘洗,不要用流水或热水淘洗,不要用力搓洗和过度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