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19.12.2016  09:34

 

        □胡小林 李书怀 程一凡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大竹县,既是革命老区县、传统农业县,也是省定贫困县。面对2016年全县18个贫困村摘帽,6298户、18374人脱贫的攻坚重任,大竹县以党建为引领,向班子队伍要战斗力、向基层党组织要执行力、向骨干党员要影响力,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农村富不富 关键看干部
    “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地处偏远的四合乡,曾因班子软、队伍散,干群关系不融洽,脱贫奔康势头不足。2016年全县乡镇换届,善思考、敢担当、作风实的谢一杰被组织“相中”,任命为该乡党委书记。
    谢一杰走马上任后,经过深入调研,迅速在全乡启动了“结对认亲扶贫济困”活动。向机关党员干部发出“三带扶贫”动员令:“带着亲人感情扶贫、带着问题导向扶贫、带着责任担当扶贫。
    四合乡新寨村四组贫困户刘忠国,一心想发展养殖脱贫致富,但受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一度失去信心。“张书记来我家住了半个月,帮我把资金、土地的困难全解决了。”刘忠国口中的张书记,就是该乡党委副书记张小林。张小林不仅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还通过耐心细致的走访了解,解开了全组群众 “心结”——多年悬而未决的联网组道开始动工。
    换届换出“攻坚队”。今日大竹,“干群结亲帮扶”蔚然成风:高穴镇实行 “致富党员+贫困群众”结对帮扶、二郎乡“三个一”工作法……一支支作风过硬、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为脱贫攻坚一线注入了强大活力。
支部强不强 全靠“领头羊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八渡乡地处明月山麓,群众习惯了靠山吃山,思想守旧。毕业于郑州商学院的刘禄政,事业小有成就,2016年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乡党委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回引”。今年9月,40岁的刘禄政正式就任青南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新官上任,刘禄政便与31名党员共商发展大计,到成都农贸批发市场联系客商,动员“朋友圈”里的经商朋友进村发展产业……“三把火”一起,全村人都坐不住了。“我流转了30亩土地种东北大葱,按合作社保护收购价计算,年利润15万元左右,比以前打零工强多了。”49岁党员种植大户周瑞富侃侃而谈。
    近年来,大竹县从财政和县管党费中列资用于加强贫困村阵地建设,着力在贫困村培育党性强、能力强、勇担当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稳步推行“富村带穷村、先进带后进”模式,深入实施“能人带村”计划,25名 “能人”走上党组织书记岗位,构筑起了脱贫奔康一线的战斗堡垒集群。
党员牵着手 群众跟着走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党员示范岗’与专合社和养殖大户协作,合作社免费提供鸭苗,养殖大户提供技术指导,为20户贫困户集中代养肉鸭1300只,销售利润全部返还给贫困户。仅此一项,就帮助每户增收200至300元。”谈起“党员示范岗”的作用,牌坊乡土竹村23岁的年轻党员陈江明如数家珍。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竹县实施了“先富党员带动致富”“贫困党员脱贫示范”“机关党员联系帮扶”等三大行动。
    全县374个农村党组织,设立各类“党员示范岗”758个,845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户和城镇低保户18427户,整合涉农部门扶贫资金4526万元,实施种养业、农产品加工等 “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70个。
    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尖兵”,贫困村第一书记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8月,省高院干部刘磊被选派到李家乡大湾村任第一书记。实施“能人助村”计划,刘磊自有绝招,松坪村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周庆禄便是他从邻村成功引来的 “党员能人”。周庆禄在大湾村组建了占地200多亩的“碧园黑山羊养殖合作社”,领办“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采取“1+N+1+X”合作经营机制、“631利益分红+兜底保障”双保险利益分配机制,走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党建吹响“集结号”,脱贫决胜在今朝。今年,全县18个计划退出贫困村、6298户18374人将告别贫困,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