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三个加强”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05.08.2014  12:04

    自7月12日以来,大竹县持续高温天晴已达20多天,该县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仍无明显降水天气过程,高温天晴还将持续,防旱、抗旱工作形势严峻。为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及时制定抗旱措施,“三个加强”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严格落实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负责制。县委县政府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科学分析抗旱形势,及早研究落实各项抗旱措施,启动各项抗旱预案和应急响应,严格落实抗旱工作责任制,采取找水、钻水、输水、送水、节水及人工增雨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确保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百人以上村庄人蓄饮水严重困难、不发生灌区大面积农作物绝收、不发生群体性水事纠纷事件。二是加强旱情监测工作。水务、农业、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旱情预测预报工作,严密监测雨情、水情、墒情、灾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向社会发布天气趋势和旱情情况。同时,各地及时将旱情向县委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县委县政府根据旱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抗旱措施。三是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工作,确保水资源有序供应。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密切关注水利工程蓄水动态,按照兼顾先生活、后生产,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江河水、后用塘库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合理利用好各种水资源,搞好水量调度工作。对水源紧缺、灌溉设施难到位的地方,及时引导群众通过挖井等办法,积极寻找新的水源。高度重视缺水地方的饮用水问题,制定并落实了调水、送水方案,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编制落实重大水事纠纷应急处置预案,严格落实调处水事纠纷责任制,把调处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及早排查水事纠纷隐患,做到了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杜绝重大水事纠纷的发生。
    截至目前,该县已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下乡抗旱80人次,启动提灌站30处,投入抗旱设备300台套,投入抗旱资金60万元,维修人饮设备40余处,安装改造维修供水管网3500米,解决了5万人1.8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有效缓解了3万余亩农作物缺水灌溉的问题,全县未发生抢水、争水事件。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