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之窗:四川师大立足西部,不断完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

14.04.2015  18:42

  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立项项目,地处西部的四川师范大学承担的“西部复合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项目”等两个项目全部入选,覆盖了17个师范专业,占该校举办师范专业总数的89.5%。

  “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始终是我们的基本使命和责任”。四川师大校长丁任重说。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基于“教师发展、系于师范”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上顶国家战略和专业标准,下立区域实际和学生需要的“顶天立地”的师范生培养理念,坚持专业、课程、实践、资源、保障五维综合推进,坚持面向区域,构建“五维立交”的师范生培养体系,建设了“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57项,省级项目268项。

  该校教务处处长杜伟介绍,学校在师范生协同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努力搭建师范生培养的优质平台,目前,学校在师范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均建设了一大批“质量工程”国家级和省级项目,10个师范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15个师范生入选四川省特色专业,各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均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课程。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介铭认为,师范大学最主要、最根本的责任就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服务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而师范生培养则是学校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大批高素质师范生,才能更好地履行师范院校的使命和责任。

  基于这样的认识,四川师大确定了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中长期建设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四川师大始终坚持将教师教育摆在各项工作之首,2010年,启动实施了四川省“卓越培养体制改革项目”,大力推进师范生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该项改革经验被四川省教育体制领导小组在全省推广,并被国家教育体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典型经验收录。

  周介铭说,教师是一项专门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培养中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引领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新时期,“协同”、“综合”、“融合”、“卓越”等已经成为师范生培养的关键词。2013年,四川师大牵头成立了“四川教师教育联盟”,联合21家政府部门、19所高校、44所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和中职学校,协同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的体制机制,推进师范生培养综合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将面向西部、适应西部作为基本取向,该校《西部地区高素质复合型师资培养的改革与探索》等40余项师范生培养成果先后获国家级和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近年来,四川师大立足西部,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全校教师教育师资分期分批到中小学一线顶岗半年,承担中小学课程、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实施“学科教学论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教师教育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先后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立了100余所卓越教师培养协作基地和实验基地;吸纳中小学教师协同共建的6门课程获得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学校教师深度参与基础教育改革,2014年,协同中学完成的3项成果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四川师大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樊郁兰同学说“学校非常重视对我们的培养,坚定了我们渴求卓越的理想信念、给予了我们追求卓越的勇气信心,也赋予了我们能够卓越的知识能力,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要成为一位快乐幸福的教师,努力将我的学生培养成才。”

  据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周期为10年,“西部复合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项目负责人、四川师大分管副校长祁晓玲也表示,卓越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而在师范生培养中追求卓越既是目标,也是要求,追求卓越的过程也是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过程,永无止境。

              原文网址: http://www.gx211.com/news/2015413/n457625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