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拍到野生大熊猫吃完竹子后疑似“自慰”视频

18.10.2014  11:29

图片由WWF成都办提供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刘宇男)10月1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成都办向媒体公布了一段野生大熊猫疑似“自慰”视频。视频拍摄地点为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位于凉山大小相岭山系),由架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捕捉到。

  在这段长约半分钟的视频上,一只成年大熊猫悠闲地吃完竹子后,坐在竹林中做出疑似“自慰”的行为,拍摄时间为今年4月。“大熊猫一般在春季三、四月交配,视频拍摄时间正处熊猫发情季,其动作可能是在‘自慰’,也可能是察觉到外部动静后做出的某种反应”。WWF科学和政策创研中心高级总监范志勇教授说,一些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在发情季节会出现“自慰”行为。

  2011年以来,WWF携手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红外相机可在野外捕捉到野生动物最真实的行为活动,帮助人们更好了解动物行为及分布,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红外相机一般布设在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通道上,靠电池供电,可持续工作数月。当传感器探测到动物体温产生的红外线后,会自动触发快门,捕获野生动物照片或视频。为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巡护员定期去更换存储卡。此次公布的视频,即是刚收集到的红外数据的一部分。

  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地处凉山大小相岭山系,为野生大熊猫分布区的最南端, 也是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最严重的区域。根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在大小相岭山系内共有野生大熊猫176只,其中麻咪泽自然保护区所在的凉山州雷波县境内,共有野生大熊猫6只。

  “6只左右的小种群不足以维持该区域大熊猫的自然繁衍。”范志勇介绍,随着人类活动频繁,公路、铁路、水坝等基础设施修进大山,大熊猫栖息地日益破碎化。目前,大熊猫分布在六个相互隔离的山系中,且被分隔成了至少30 个孤立的小种群,这些孤立小种群的个体数量只有几十只乃至几只,使大熊猫交配繁衍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外来种群自然进入或人为引入,这些孤立小种群很可能由于近亲衰退和遗传漂变,在未来可见的时期内消失。

  针对大熊猫保护面临的这些困难,WWF已和川、陕、甘三省的林业部门及保护区共同制定了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大熊猫栖息的森林、复建或恢复关键割裂地带的景观,建立大熊猫自然扩散的走廊带,为社区修建节柴灶减少林木砍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