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教授涉学术抄袭被追回资助经费

06.01.2015  17:46
网友在网上对其进行讽刺

  新京报快讯(记者杨锋 实习生张恒)2014年11月,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黎泽潮著作《因话录校笺》,被指抄袭两篇硕士论文。黎泽潮起先否认抄袭,后又在微博称,其著作在点校过程中“部分参考借鉴”,并向当事人道歉。

  今天(2015年1月6日)中午,新京报记者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委会”)获悉,接到举报后,古委会委托两位资深专家开展调查。

  第一次鉴定结果认为,《因话录校笺》存在抄袭。 不久,古委会收到黎泽潮本人的说明材料,随后,古委会又委托专家展开第二次调查。2014年12月30日,第二次鉴定结果出炉,专家仍坚持认为,黎泽潮著作存在抄袭问题,违背学术规范。

  据此,古委会决定取消“《因话录》校笺”的立项资格,追回全部资助经费,对项目负责人黎泽潮提出批评。同时,古委会决定在《高校古籍工作通报》上公布此事处理意见,并向签署了同意申报意见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和安徽省教育厅通报相关情况。

  今天中午12时许,黎泽潮称,自己尚未收到鉴定结果。

   鉴定专家:序言几乎全为抄袭

  古委会是黎泽潮《因话录校笺》项目的资助机构。该著作被指抄袭鲁明《因话录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和史佳楠《赵璘因话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等相关著作。在网上获悉现任中华书局编辑鲁明关于抄袭的举报后,古委会便启动了调查程序。

  鲁明称,他在“匆匆翻检”黎泽潮的著作后发现,书中“错字连篇”,为此他举了多个例子。因鲁明的论文是繁体,而黎泽潮著作为简体,鲁明大胆推测,这些错别字是黎泽潮在繁体转简体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知网专用阅读器CAJViewer自带的‘文字选择’工具,该工具可以自由复制文字并进行简繁体转换,由于工具尚不完善,会出现文字识别错误。

  鲁明的这一推断,得到了一名古委会委托的鉴定专家证实。这名专家试用了上述工具。

  另一位参与鉴定的专家对黎泽潮著作的序言《校笺说明》进行了逐句审查,发现:鲁明在引用《四库全书总目》中少了一字,而《校笺说明》居然同少此字。

  “《校笺说明》除了最后一页自述学历经历部分,以及最后一段交代全书结构之外,全出于抄袭。”另一名专家,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表示。

   黎泽潮:这是学术争议

  在启动调查程序的同时,古委会要求黎泽潮本人提供一份书面说明材料。两位专家出具鉴定意见几天后,古委会收到了黎泽潮“关于《〈因话录〉校笺》学术争议”的说明材料。

  这份说明材料长达92页,黎泽潮认为这只是学术争议。他称,《校笺说明》在介绍《因话录》内容及其作者时,参考了鲁明论文,“此部分属于序言,是介绍性文字,不是此书主体,也不是此书所要发表的见解。

  他表示,在学术规范中也有说明,对于大家认可的、常识性的参照借鉴不一定都要标明出处,“此书笺注是对人名、地名作常识性介绍,参照相关工具书,所作处理在学术规范范围内。因此,对于学术争议应当尊重客观事实。

   二次鉴定:“有意抄袭又泯灭痕迹

  针对黎泽潮的说明材料,古委会委托上述两位专家,再次请求鉴定。

  “第二次鉴定结果,12月30号提交给古委会。”今日上午,古委会古籍信息中心主任顾歆艺称。

  在说明材料中,黎泽潮本人提供了对笺注条目的申辩,专家鉴定发现,这些笺注确实没有抄袭鲁明论文,但不少条目照抄“百度百科”。

  鉴定专家认为,黎泽潮的说明材料其实是“试图避重就轻”,光明日报称,黎泽潮试图“通过证明《校笺》与鲁明论文校记、笺注的不同,从而证明这些内容出于自撰,并未抄袭,最终洗白自己,混淆视听。

  “与《校笺说明》中的公然抄袭相比,这种有意抄袭而又泯灭痕迹的做法,实际上更为恶劣。” 专家二次鉴定认为,黎泽潮著作与鲁明论文校记的区别,主要是写法上略有不同,其内容实质大多数仍是抄自鲁明。

(原标题:古委会鉴定安师大教授黎泽潮著作抄袭 追回资助经费)

文章关键词: 学术造假 学术剽窃 抄袭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