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成网)大数据看川农:十年改革铸成效 砥砺奋进谱华章

30.09.2016  18:14
作者:腾讯大成网 来源:腾讯大成网


      风云岁月,百又十载,一路行来,风雨兼程。

  砥砺奋进,开拓进取,百余年来,川农人用逆风飞扬的豪情、敢于创新的勇气、实干苦干的执着,抒写了一段精彩华章。

  尤其是近10年来,学校快速高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提交出让人啧啧称赞的答卷,学校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节节攀升,为2016年这个秋天的11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

   深化改革促活力

  2006到2016,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却是学校从“5.12”,“4.20”两次地震的灾难磨砺中阔步向前、蝶变新生的十年。或许,改革一词最能体现这十年的特色,学校高扬全面深化改革旗帜,加速推进依法治校,为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注入汩汩新动力。

  从多个学院学科的调整合并,到几经变化的机构设置调整,从一校三区布局结构由蓝图变为现实,到全面修订系列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浪潮涉及学校各项工作,治顽疾、触痛点、理思路、明方向、促协调、增活力……气势如虹的改革激发教职工迸发干劲,驱动学校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

  改革措施大刀阔斧,教育教学、科技管理、学生工作、人事分配、财务管理、国资基建、内部审计、后勤保障等数十个新的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并不断得以完善,“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的制度”成为共识,本着不断完善、衔接完备、务实管用的原则,学校的制度改革逐步迈向纵深。《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等制度改革带来的正面导向作用日益彰显。以《事业编制人事调配和管理规定》为例,在短短五年间就历经三轮修订和完善。无独有偶,《处级领导干部管理办法》2011年出台后,在2013年、2014年、2016年也均有修订。2016年新出台的《财务工作管理办法》则整合了5个法律法规、13个政策性文件、4个学校文件,修订了多个财务管理文件才最终成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推进,核心保障在于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2015年度校领导班子测评中,超过97.3%的与会者给学校领导班子的评价为“好”,本届领导班子上任来民主测评得“好”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一个获得高度认可的领导班子才能让各项改革举措由顶层设计的美好蓝图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有力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展。

  通过修订领导干部选任办法、建立后备干部机制、完善管理岗位职员制度等多重举措,学校搭建了一套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态度鲜明的用人导向——“老三看”——一看精神状态、二工作绩效、三群众认可度,“新三看”——一看在困难面前有没有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豪气;二有没有当机立断、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三有没有用真心、真情服务师生的态度,成为选用干部的“风向标”,一大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近年来,通过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重要契机,学校扎实抓好党建工作,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制度,大力拓展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渠道,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为改革发展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4年,学校《章程》首批获核准颁布实施,成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基本准则,这也标志着学校在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上迈入新阶段。

   十年奋进显成效

  这是个奋进的十年,围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激荡出振奋人心的交响曲。

  十年磨砺,一个个可喜的成绩扑面而来——

  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本科、研究生、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均有长足发展。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被表彰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先后被列为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和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挑战杯、创青春等全国性竞赛中屡获奖励,涌现出“创业五虎”、陈飞宇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科技工作佳绩连连。科研项目数经费数不断刷新纪录,科研成果产出呈现几何级增长,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取得突破,李明洲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影响因子35.2的论文,更是创下了学校科技论文影响因子新高,也创造了四川第一。

  科技服务成效突出。专家大院、博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地方挂职等多种校地合作模式全面开花,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一大批教授专家成为群众追捧的“明星教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雅安(微博)模式”获得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肯定。人文学科不甘示弱,积极发挥智囊作用,形成了多份有针对、有价值、有份量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受到省委领导批示,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学科实力显著增强。“211工程”三期建设8个项目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从3个一跃为10个,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更是在全球排名持续稳定跻身世界前1%,ESI上榜学科数量在全国农林高校位居第4,在四川高校中位居第3!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再增一篇。

  师资队伍实现突破。大量海归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教职工数量结构得以优化,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多个零突破。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多个领域取得新增长。尤为值得一提是,“80后”年轻一代正在茁壮成长,昭示着学校不容小嘘的发展后劲。

  改善民生取得实效。本着“让绩效得到充分肯定、公平得到适当兼顾、累计贡献得到基本认可”的原则,改革基金划拨、绩效工资、津贴补贴、教职工奖励等办法,健全了收入合规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教职工待遇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学校共投放1958套房源,为教职工居者有其屋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园文化活力四射。校史文化不断丰富,品牌活动持续增加,文化阵地继续加强,人文环境极大改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高端学术讲座、青春大讲堂、川农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主持人风采大赛、舞蹈大赛、歌手大赛等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赋予百年老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清新的文艺风。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攀升。

  学校不时有佳绩引爆各大媒体的关注。各种高大上的学术会议轮番在校举行,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展,社会认可度得以提高。2016年学校本科招生取得大满贯,在全面取消本二批次招生的情况下,在川调档线再创历史新高,理科调档线超出省控线26分,文科调档线超出省控线19分,美术类调档线超省控线124分!省外生源一路看涨,在27个招生省(市、自治区)中,26个省(市、自治区)均一志愿录取满额,有13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线超省控线30分,6个超省控线45分以上。

   成都校区的崛起

  2010年10月10日,这一天,必将载入川农史册。成都校区在这天正式启用,首批4000多师生正式入驻,这也是学校自1956年从川大独立迁雅建院后,50多年后再次回到成都这块热土,成都校区距离1906年学校的创始地——成都后宰门只有十余公里。

  难怪荣廷昭院士都激动连连:“我们终于回家了!”

  成都校区的崛起是这十年最值得可圈可点的大事,它不仅仅是一个校区的崛起,它所带来的地理区位优势,给学校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带来簇新的机遇和平台。作为优势学科高端平台,成都校区对学校发展意义重大,正因为如此,在汇报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主要成就时,成都校区的建设被列在了首位。

  然而在2006年的时候,如今高楼林立、书声朗朗、小巧而精致的成都校区还只有一栋高楼,水稻所和成都科学研究院两个中层单位身处其中。

  成都校区的建设是学校审时度势后的重大战略决策。“5.12”汶川(微博)大地震给都江堰(微博)分校带来巨大破坏。在综合考量后,学校慎重决定选址温江进行异地灾后重建。

  2009年,成都校区同时启动总建筑面积超过24万多平米的建设,是迄今为止学校建校历史上最浩大的建设工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建成并投入使用,期间的辛苦与付出不言自喻。继灾后重建之后,学校又自筹经费,陆续在成都校区启动了一批建设项目。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成都校区共完成40余个建设项目,新建各类建筑面积42万平米,总投资近12亿元。其建设规模,相当于再造了四分之三个雅安校区或者再建了四个都江堰校区!

  成都校区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一校三区的布局结构正式形成。将2010年7月学校在第九次党代会做出的“一校三区”布局结构调整战略部署变成了现实。

  和备受瞩目迅速崛起的成都校区不同,都江堰校区的建设发展在15年的岁月中画出了自己的独特轨迹——稳步转型实现跨越。

  2001年,四川省林校整体并入学校,成为都江堰分校,起点并不高。随着都江堰分校更名为都江堰校区,校区学院升格为正处级,校区管理机制逐步理顺,校区学院学科建设步伐不断提速,校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顺利实现了由中专到“211工程”大学特色校区的跨越式发展。

  自此,学校拉开了“一校三区”鼎力发展的新格局。“做大做强雅安校区,做特做优成都校区,做实做精都江堰校区”,2016年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为三校区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图。

   治学理念再升华

  以“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是推动新时期学校强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回应高校从外延式发展转入内涵式发展转型期待的应有之意。

  坚持“四学”的治学理念,成为近年来学校一切改革发展举措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以学生为本,方有“就业创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的信念,方能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于是,才能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实施教育质量推进计划、设立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才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创业实践支持计划的相继出台,才有全员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答辩制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制等看似“苛刻”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再优化,到培养过程的用心设计,再到出口环节外部环境的鼎力支持,所有的努力指向只有一个——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才。

  以学术为天,方有对教职工的奖励首先聚焦科研,方有对国家基金申报者的大力扶持,方有对取得耀眼成绩的“80后”学者李明洲连升三级的奖励,方有对获得优博论文的卢艳丽的奖励。学校通过这些举措释放出科研大有可为的强烈信号,让学术氛围在校园日益浓郁,形成你追我赶做科研的良好风尚。

  以学科为纲,方有总计2个多亿大手笔投入的“双支计划”的出炉,力度之大,势头之猛,前所未有。而在学科建设上勃发的姿态也让学校在投身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更有底气。

  以学者为上,方有为非领导职务正高职教职工设置“教授办公室”的温情之举;方有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的非领导构成主体,19位委员,15位是一线普通教师,没有任何领导职务,学校书记、校长都不在校学术委员之列参与决策,学术的事真正学者说了算。

  高扬以“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治学理念旗帜,学校在近年的改革发展中逆风飞扬,劈破斩浪。

  回眸十年,改革创新备添活力。

  展望未来,发展动力竞相迸发。

  2016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从“全面建设现代大学、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四个方面,实现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然吹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未来,让我们满怀信心,携手并肩,鼎力前行,再创辉煌!

新闻来源: http://cd.qq.com/a/20160928/037202.htm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