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成网专访屠火明书记:好大学应当有“文化”

25.06.2014  17:26





   编者按 6月25日,腾讯大成网原创人物访谈栏目望江谈第17期推出我校屠火明书记专访《好大学应该有文化》( 链接  http://cd.qq.com/news/wjt/thm.htm   )。屠火明书记在接受采访过程中,畅谈了自己对“好大学”、“就业难”、“高校自主招生”、“高校去行政化”等的理解和认识。在他看来,好大学应更看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要有文化和机制以“化人”。现全文转载如下:

   

        屠火明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比起专业实用那套论调,他更看重大学对人格的塑造,好大学要有文化和机制以“化人”。也正因如此,他不赞成“专业差异造成最难就业季”的说法。虽然校园在功利之风侵袭下不再纯净,但屠火明认为这是中国社会的缩影,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浸染,使得高校去行政化并非坦途。

   

好大学要有“化人”能力

 

   大成网: 当下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的原有生态,大学已不再是纯净的象牙塔,你怎么看当中的矛盾冲突?

     屠火明: 大学并非是孤立在社会以外的机构,它具有两种功能:一是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二是引领社会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非常重要。大学里的许多现象,都来自于社会的影响,大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社会进程历经了几百年,才建立了民主、法制社会。而中国近代现代仅一百多年历史,从半封建社会脱胎到社会主义国家,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也才三十多年,社会变革发展中已“破旧”,但“立新”并未完成,这使得很多年轻人要在不断的改革中重新认识、适应社会,同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于是社会上浮躁心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自我主义等现象就无可避免地渗透到高校中来,但这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变革中的必然现象。所以大学如何教育年轻的学生在变革中保持定力,在发展中守住底线,非常重要。

 

   大成网: 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定义“成功大学”?

     屠火明: 评价学校好坏,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区别的。但是我认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永远是第一要素。高校应该特色发展、分类发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因为其发展历史、学科实力、教师能力、生源结构以及资金投入差距非常大。我认为一所好的大学应当具备相应的文化和机制,培养一批有社会担当,能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有这样的“化人”能力。

 

  就业难”难在人格培养

 

   大成网: 你怎么看待被反复提起的“最难就业季”现象?

   屠火明: 我不太同意“最难就业季”的提法!学生就业能力有高校专业教育的问题,但是从我长期关注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事实来看,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或者说是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制约了就业。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历经了国家毕业包分配、学校主导双向选择到现在基本是毕业生自主择业这三个过程。“就业难”有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准备不足因素,但是主要的是难在学生的自我人格是否健全,换句话说是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更能起到决定作用。

 

   大成网: 但就业形势确实愈加紧迫,这又给高校提出了哪些要求?

   屠火明: 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产销不衔接”,即学校培养的社会用不上,社会需要的大学培养不出来。这种现象就要求大学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高校实行差别化特色化发展,作为高校,还必须坚守教育的本质即人的全面发展。“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一个人进入大学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今后在面对社会各种产业结构的变化,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工作时,适应能力就会更强。

 

   大成网: 调查显示76%的网友不相信大学能改变命运,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的现实压力,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权力的盲目推崇。你怎么看?

     屠火明: 因人而异吧。对于个体来讲,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小学生就比一个研究生差;但作为社会群体来讲,一群博士生肯定比一群硕士生贡献更大,一群硕士生肯定比一群本科生贡献更大,以此类推。我在不同高校工作,切身体会不同年级的学生,如果平均入校分数相差10分以上,那么他们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但是就个体而言,这样的命题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一个人能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将是其人生一块最重要的基石。

 

        大学能否改变命运,关键取决于你对大学的认知和态度。现在四川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尚不足30%,超出本科线仅占10%,能够与考试优秀的同龄人在一起学习交流,这个群体本身便是一笔财富。

 

 

屠火明在高校工作已近30年,聊到毕业、择业时,他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自主招生或难成主流

 

   大成网: 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及其他途径。在你看来,传统的高等教育是否面临挑战,还是主流选择吗?

     屠火明: 教育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的折射,现在入托难、入学难、小升初、中考等既是家长普遍焦虑的话题,也是社会问题。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没有真正对不同职业的平等尊重意识,很难改变教育现状。

        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丰富的教育背景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但是成功肯定离不开刻苦与勤奋,如果为了逃避压力而留学,那这样的决定是不准确的。至于什么时候出国学习,我个人认为如果打算今后在国内发展,最好大学毕业后再出去。如果不打算在国内,那什么时候出去都无所谓。

 

   大成网: 全国已有部分高校在尝试自主招生,外界反应不一,也有了相关质疑。

     屠火明: 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更事关国家、民族未来发展,所以关注度非常高。其实国家一直在不断探索招生制度改革。虽然在改革路上(如自主招生改革)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绝不是停止改革的理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深化高考改革难度大、责任重。人才选拔保证公平公正,必须有统一可量化的标准。我相信教育行政部门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拔成才的道路,但任务确实很艰巨。

 

   大成网: 你认为自主招生这一方式,在未来会成为主流吗?

   屠火明: 可能很难。这种方式其实是教育部的一种探索,自主招生只在部分高校内进行,但这么多年还没有铺开,说明试点学校还没有总结出全国普适性的办法。

   

行政弊病是“官本位”缩影

 

   大成网: 在高校改革中,去行政化也引发极大关注。你觉得其核心是什么?

   屠火明: 第一、各高校都在起草大学章程。规范权利、明确义务,这是去行政化的重要标志;第二,去行政化和行政管理是两个概念。目前人数上万的大学已经很多了,有大量的师生、工种,需要一定的管理层级和组织架构,没有赋予行政功能是无法管理好一所大学的。去行政化和行政级别不能简单地等同,核心应该是行政之手不要“越位”干预学术领域。

 

   大成网: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现实的阻碍因素?

   屠火明: 高校是中国社会的缩影。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严重,尽管中国政府自身也在转型建设,以期提高治理能力,但是领导等同于权力象征这个观念根深蒂固,多少也影响到大学的管理部门。很多人认为,在大学里处长比教授牛,因为他能调动资源,并非高校希望如此,而是社会文化氛围引导了这种认知,也滋长了这种意识。

    中国大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正在路上,我期盼通过大学章程的建立,规范主管部门主办部门各自的职责,并在此章程下确定大学运行,这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屠火明在微博上很活跃,常与学生互动。与他的风格对应,稳重的办公室里也有趣味摆件。

   

采访手记:你还认为平台至上吗?

                                                                                                                                                         

            当搜索热词又被高校女神、奇葩毕业照占据头榜时,便知又到一年离校时。在约访前,屠火明也刚给学生做了毕业寄语。我得承认,不是冲着找他要诸如成功哲学、人生格言去的,我想听听这个做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的人,对高校改革、就业难等热议的教育话题怎么看。

 

          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中,高考、择业,是孩子一生中两道重要的坎。前者,将你送到了命运大门前;后者,决定了命运为你打开哪扇门。然而,当社会的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时,价值观产生偏差,大学“象牙塔”形象也轰然坍塌,随之而来的各种高校问题被摆上台面。但这不妨碍屠火明认为高等教育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和功能。

 

          我想,为大学摘下“象牙塔”的光环,也并无不好,它本也只是社会的一个功能单元。人们讨论着若干教育问题,核心无非都是说“如何成功成才?”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可以期待教育环境的完善,但比起平台的力量,更重要还是靠“关键时刻,你比别人多付出的那一点点努力”。    (  By:胡爽cherryhu )


  (学生编辑 王夕彦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