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上演移“山”记

21.03.2016  13:30

 

  □记者 梁波

  到过中槽村的人都明白,这个地处大山深处的偏远山村的名字来自于大槽河。

  大槽河发源于择木龙高山峡谷中一处名叫九股水的地方,河水常年奔腾湍急,将地表冲刷成一道又一道的深槽,而中槽村的村民就居住在深槽与深槽之间的峭壁陡坡上。

  只有3个村民组的中槽村,仅有495人,全部是彝族。由于地理位置偏,气候、环境、条件差,该村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是有名的贫困村。

  中槽村有两座“大山”,一直压得村民们喘不过气来:第一座“大山”是大槽河经常洪水泛滥,岩石顺泥沙滚滚而下,危及全村的安全;第二座“大山”是河道密布,水流湍急,村民出行仅靠粗细不一的树木搭成“独木桥”过河。

  何时“岩石不进村”?何时“出行能有桥”?成为中槽村人的梦想。

  “这两年,县里、市里甚至省上的干部都到村里来过。如今,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都高涨起来了。”3月7日,在中槽村大槽河组新建的防洪堤上,当了5届村委会主任的王兴友告诉记者,当前,村里的首要大事是彻底移掉两座“大山”。

  移掉第一座“大山”:

  两段河堤守护着家园

  3月7日下午3点过,记者在乡上干部的带领下,在一个渡口边与王兴友会合后,渡河而过,往北岸边的大山坳里走。大槽河支流很多,沿河边的峭壁步行约1个小时,就到了中槽村大槽河村民组,全组24户80余人。

  在寂静的大山深处,南北朝向的一条沟坝边,24户村民的房子高低错落,排列成了一条巷道。“村里的青壮劳力都到地里干活去了,自从去年用县里的专项资金和市里统一战线定点帮扶的5万元资金修起了2段防洪堤后,解决了村民的安全问题,大家没了后顾之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王兴友告诉记者。

  见到57岁的沙阿甲时,她正在村口与几个老年妇女闲聊。说起洪水泛滥给村里带来的痛,沙阿甲情绪有些激动:“这些年,我们连晚上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死,你看这路边的泥沙、石头,都是洪水冲过来的。

  “中槽村村民的苦,我们急在心上,也记在心上,在推进扶贫攻坚中,我们首先解决的就是村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红宝乡干部熊君才告诉记者,2015年,县里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中槽村,在进村的河段建起了一段长约500米的防洪堤,彻底解决了洪水、乱石冲击村子的问题。“现在这段河堤坚固得很,再大的洪水都不怕了,家家户户都能睡上安稳觉了。”沙阿甲说。

  移掉第二座“大山”:

  钢筋拱桥将畅通外界

  3月7日午后,村民贾乌嘎遇见了村主任王兴友,第一句话就是:“村长,我家新栽的那片核桃树要嫁接了,下次有马车或者摩托进来的时候,帮我家买点材料,要得不?

  在中槽村,脱贫致富最大的难题是交通。为了出行,村民在湍急的河流中横七竖八设置了很多树杆、木桩,作为临时通行用,一到发大水的时候,基本无法使用。

  3月7日下午,记者在最粗的一根独木桥上行走时,差一点就掉进了河里,后来是村民帮忙找来一根木棍才勉强通过。

  “你看,这就是我们全村与对岸乡道相连的唯一一座木质桥,只有不到2米宽,且两边都没有栏杆,年年都在翻修,年年都有摩托、马匹甚至人掉进河里。”王兴友指着一座老旧的木桥对记者说。

  在一条河道的乱石滩上,35岁的查阿呷正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在岸边行走。谈到出行问题,每天要过河很多次的查阿呷有些激动:“每年到了卖青花椒、核桃的时候,只能用背篼背,还不敢用大背篼,怕掌握不好平衡掉到河里去。

  “如果村里的这座木头桥能修成水泥的,而且建宽一些,我们的运输问题就可以得到大改善。”王兴友说。

  记者在红宝乡采访了解到,3月下旬,全市统一战线2016年度定点帮扶红宝乡将进行对接。此前,红宝乡党委、政府对全乡7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多次筛选,一批急需实施的项目已经纳入对接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中槽村的交通问题。

  “对于中槽村的交通问题,早就纳入到了今年全市统一战线定点帮扶红宝乡的议事日程。”市民主党派挂职红宝乡的年轻干部谢昌霖告诉记者,在2016年全市统一战线定点帮扶红宝乡的工作推进中,盐边县明确表示,县级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兜底。

  记者了解到,2016年,经过盐边县和全市统一战线的协调,将有总计90万元资金投入到中槽村的4个基础设施项目中,其中,市投促局、市科协、市商业银行、盐边县建行、盐边县经信局等单位将共同出资25万元,为中槽村大槽河组新建4米宽18米跨钢筋拱桥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