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行善12年 大家叫她“徐婆婆”

04.11.2014  18:00

   绵阳一太婆做好事多年不留名

  “我视老人为亲人,尽点微薄之力,就不必留名留姓,上媒体宣传了!”3日上午,记者受三台县夕阳红老年公寓136名老人委托,准备先电话联系,再面对面采访他们心目中的“好心人”徐婆婆时,却被徐婆婆用一句话婉拒了。记者软磨硬泡从她嘴里套点基础情况,最终未如愿。

   行善12年 只露过两次面

  11月2日,三台县夕阳红老年公寓136名老人每人又收到一双保暖鞋,这已经是他们连续12年收到礼物了。据老年公寓院长石永祥介绍,每年夏季或秋末初冬,公寓都会接到徐婆婆的电话,叫他们到绵阳城区某个商店去拉点东西回来,分发给老人,说是给老人们献点爱心。

  “夏天就送毛巾、电扇、水果和夏桑菊等消暑解热的物品,秋冬季就送保暖鞋、手套、火炉、围巾等物品。徐婆婆每次都是买好东西付款后,再打电话通知我们去商场拉。”退休后自愿到老年公寓做慈善工作的黄香林说,每次去绵阳拉物资时,总是想代表公寓一百多位老人,见见那位心地善良的徐婆婆,但每次都没能如愿。徐婆婆不但不见面,还拒绝说出家庭住址。

  石永祥的妻子刘素琼告诉记者,前几年她曾经买了土鲢鱼、土鸡,带上公寓养的鸭子去看望徐婆婆,徐婆婆不但不见面,还说她已经去了成都。“我知道她讲的是推口话,她就是不想收我们的东西,只是在电话里叮嘱我们,一定要善待公寓里的老人。

  石永祥和公寓里的老人们说,在这12年里,他们总共只见过徐婆婆两次面。

   老人们说

  她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据石永祥介绍,2002年,一位姓徐的退休女干部到公寓来,里里外外细看一番,又和公寓里的老人拉家常,了解公寓的运行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临走时,这位后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徐婆婆”的老人说,“你空了到绵阳来找我,我想给公寓老人送一点心意。”当时石永祥并没把这话放在心上,后来,徐婆婆专门打电话问他为啥没去绵阳找她,于是,石永祥就去了绵阳。

  “接待的人告诉我,徐婆婆让我去市场选购一些公寓必需品和适合老人的东西,金额在2万元内。”石永祥说,当时的2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他心情忐忑地选了1.4万余元的东西,公寓里现在都还在正常使用的大电视、饭桌、办公桌等日用品,就是徐婆婆12年前花钱买的。

  2007年,徐婆婆第二次来到夕阳红老年公寓,这是公寓老人们第二次当面见到徐婆婆。2008年大地震,徐婆婆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夕阳红老年公寓,了解公寓的受损情况,询问需要哪些物资。

  “我们不知道徐婆婆家里有些什么人,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在绵阳哪个地方,只知道她是一个已经退休的老干部,是一个难得的好心人。”老家在三台县塔山镇的公寓老人田清珍说。

  “行善一两次不足为奇,行善十几年不留名,实在是难能可贵。这才是真正的大善人。”老家在三台县乐安镇的公寓老人吴邦福说。

  石永祥说,徐婆婆12年来的捐款捐物他们都做了记载,总金额已超过5万元。

   只要我有能力

  就要帮助他们

  记者受石永祥和公寓老人委托,通过电话联系徐婆婆希望当面采访,却被徐婆婆委婉地拒绝了。

  “别公布我的姓名和地址。我关心三台县夕阳红公寓的老人,是因为这是一个民办公寓,里面的老人大多来自农村。作为一家民营老年公寓,自力更生走到现在很不容易。我视老人为亲人,只要我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要帮助他们。“徐婆婆说。

  随后,记者根据石永祥提供的“徐婆婆今年应该有86岁了,可能是绵阳市一家单位退休职工”的这一线索,多方进行了解,但没有人愿意透露这位好心婆婆的任何信息。

  虽然有些失望,但夕阳红公寓里的老人们说,“既然徐婆婆不愿露面,那我们就不要去打扰她了。”老人们希望通过晚报,对徐婆婆说声谢谢,祝她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