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大安区“三变”应万变 破解新“入学难”

18.06.2014  05:45
在自贡市最大的农民集中区——三多寨镇同春村农民集中居住区,160多栋农家别墅错落有致,川南民居格调式外观的小学、幼儿园一应俱全。“同春小学的新建使得该村及附近伍家村、光明村等村300多个孩子的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大安区教育局长梁静艳一席短话道出了该区践行群众路线、破解新时期入学难的一丝印记。 “办好教育是政府的天职,办不好教育是政府失职”,在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省检时,该区领导如此郑重承诺。但是,随着大安东北部新城建设战略的强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迅勐转型,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进城务工子女日益增多、农村校点布局与生源矛盾再现等新的入学难问题相继产生。 面对万变的入学难问题,大安如何变现承诺? 变入学“就近”为校点“就近”。传统意义上的“就近入学”是入学对象被动选择就近校点入学,大安区统筹考虑人口变化趋势、地理交通状况、群众现实需要等因素,尽最大努力把学校搬到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最需要校点的地区。近三年,先后新建桃花山九年制学校,迁建何市高庙、三多寨同春小学、牛佛镇烟墩小学,撤并团结朝天寺小学、牛佛王大山初中等学校,恢复过去撤并的庙坝镇杨柳村小学等措施,最大限度的满足新形势下的就近入学难问题。实施项目工程61个,新改扩建教育教学及辅助用房17.6万平方米、运动场15.8万平方米。更新建设了34所中小学实验室和教学专用教室,中小学理科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配备已达到省定标准;启动“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工程建设,34所学校将实现网络信息有线和无线全覆盖,“班班通”教学班将达583个,占全区义务教育段班额76.3%。 变支教“不愿”为支心“情愿”。翻开大安教育史册:先后从城区学校选派53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近三年发放支教援藏生活补贴、交通补助和边远补贴1014万元……“之所以会出现校点生源冷热不均现象,重要原因是家长在选老师,如果教师队伍问题解决了,人为的入学难就不再难”。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华贵一语中的。鉴于此,该区连发狠招,一改过去教师不愿去农村学校,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农村学校的尴尬状况。第一招,均衡城乡配置。研究出台加强和规范教师队伍调配管理等实施细则,城乡教师选拔、调配、培训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扭转和杜绝了“城区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现象;第二招,培养教师人才。严格实行教师“凡进必考”和进城教师公开考调,近三年,面向社会公招农村教师85名、引进教师4名、公开考调教师55名,培养市区名教师、名校长25名、各级骨干教师965人;第三招,实行城乡教师“网格化”管理。区财政划拨专款对主动调到农村学校、主动到农村支教援教教师实行一次性奖励、综合考评奖励、生活补贴、交通补助,在全区教师绩效工资总额中划出10%作为农村学校教师边远补贴。建立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和名师名校长、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津补贴机制,累计发放奖金、津补贴172万元。 变时空“留守”为精神“守护”。“孩子放假后可以来学校乡村少年宫或留守儿童之家学书法、美术、经典诵读等项目,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最温馨的呵护,解决他们放学后的‘入学’难题”,新店镇中心校校长赖伟平说。据悉,新店镇中心学校先后投入资金23万元,进行了活动场地建设,由本校教师和民间艺人来辅导,定期开展活动, 使1000多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以前城里孩子才能享受的课余文化生活。其实,早在2012年,大安区就建成区级“乡村学校少年宫”13个,实现了区级“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 截止2013年,全区建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乡村学校少年宫”3个、市级“乡村学校少年宫”4个。此外,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新建了20余所留守学生之家,全天候、多角度守护着农村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 (大安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