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大学要专业成才精神成人——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

25.12.2013  14:28

     

      徐飞,博士、战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学会副会长等职,从事战略管理,博弈论,战略联盟与竞争战略,创新战略,跨文化领导力等领域的研究。

      9月12日出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履职三个月,徐飞从就职演说时的精彩亮相,到已完成的20多场校内调研和走访,已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起一个既有能力魄力,又有思想思路的校长形象。日前,记者走进西南交大,就当前高校办学的相关问题与这位新校长作了一次长谈。

        记者:您在就职演讲中谈到,大学是唤起奇迹的地方,是放飞理想的疆域,是超越功利的圣地。这中间蕴含着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徐飞: 大学校长不仅要对五年或十年这两个任期负责,还要对五十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负责,因为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校长必须从长远考虑,在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做好文章。作为校长,必须对未来的事情想得明白通透,大学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将会背离其宗旨。

        一所优秀的大学应该有“三出”:第一是出人才,第二是出成果,第三是出思想。与这“三出”相对应的是“三力”: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在这“三出”中,现代大学最缺乏的是“出思想”,大学若不能出思想、出思想家,就枉为大学。近些年来,大学在出人才和出成果方面成就斐然,贡献良多,但在出思想方面乏善可陈。

        历史上,对人类进程影响最大的并不是那些将军和元帅,也不是政治家和元首,甚至也不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即便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但思想家的影响却可以上千年甚至贯穿古今。千百年来,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深邃的思想历久弥新,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可是,今日之大学,孔子、孟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成为遥远依稀的回响。大学里思想荒芜化、意义碎片化、价值虚无化几成通病,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濒于丧失,理性蜕变为单纯的效率和效用。其中,最令人堪忧的是在办学思想和理念上出现了重大偏差,其误区亟须厘清,使大学回归于本然价值。

        记者:当下大学办学理念的误区是什么?大学的本然价值又是什么?

        徐飞: 把培养“人才”径直等同于培养“人”,是当下大学办学理念的最大误区。大学的本然价值是培养人!现在,很多高校一味重视专业成才(即所谓人才),过分强调专业训练和职业导向,过分强调与市场接轨,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成人,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几乎不提甚或浑然不觉,以至于在所谓的培养人才的口号下“堕落”成为功利化的职业培训机构。

        大学教育要做到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并重。现在,大学对塑造具有健全独立人格和使命担当的“人”的意识远远不够,其突出表现为: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安于生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大我”意识淡漠,缺乏先贤家国天下的情怀。这非常值得当下大学警惕和警醒。

        因此,我希望西南交大的全体师生员工成为“五有”交大人,即有社会责任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在此想再次强调,在大学教育中不要一味强调专业才能而忽视了职业操守,不要一味强调科学素养而忽视了人文情怀,不要一味强调全球视野而忽视了历史眼光,学生应该既重科学又重人文,既有专业才能又能铁肩担道义。

        记者:您在具体工作中将如何把这些办学理念传递给全校师生,目前已开展了哪些工作?

        徐飞: 到交大两个月来,总共做了二十余场调研和座谈,从一个学院到另一个学院,从一个部处到另一个部处,其中包括两场离退休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座谈会。每到一个单位,一坐就是四个小时,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和建议,也包括一些尖锐的意见和批评。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家底和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在调研过程中,也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传递自己的办学理念,这种双向交流非常有益。

        来校后我全力推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人才强校”主战略,近期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与此同时,还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学校要实现超常规、非线性的跨越式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招就是国际化,通过国际化可以实现战略性赶超。

        关于国际化的具体举措,简言之有三点。一是海内外公开招聘院长。近期学校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数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这四个学院的院长。二是要求每个学院遴选负责国际事务的海外院长若干名,旨在利用海外院长的人脉资源和关系网络,大力引进“海归”和“千人计划”人才;同时,在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和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校内的教授成为国际性学术期刊编委或者著名学术组织Fellow等方面,充分发挥这些海外院长的作用。三是在条件成熟的院系中,推行学院和学科的国际化评估。学校将聘请有关领域中的杰出学者担任评委,由他们来给学院和学科诊断和把脉,找出差距,找到改进的方向,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西南交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117年来学校虽屡迁校址、数更校名,饱尝磨难,却巍然屹立,深刻地融入国家、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大气沉稳、弦歌不断,培养了以57位海内外院士为代表的30多万名优秀人才,在诸多领域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赢得了“东方康奈尔”的美誉,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高铁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相信,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所彰显出的扎实底蕴和顽强生命力,将成为全校师生和校友毕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来源:《光明日报》12月25日16版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12/25/nw.D110000gmrb_20131225_2-1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