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保护传统文化就是去记录它

29.10.2014  19:38

      四川在线消息 (袁婧 四川日报记者 江芸涵) “30年前,当我和夫人着手建立‘康河计划’时,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来到中国的西部。”10月29日,在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四川大学工作站暨四川大学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挂牌仪式上,年过七旬的艾伦·麦克法兰动情地说。身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英国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把他的“康河计划—保护即将消失的世界”带到了四川。

        记录文化就是保存文化

        “西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四川大学有扎实的文献资料和研究基础。”麦克法兰这样解释把“康河计划”落户在川大的原因。这项启动于1983年的计划,致力于人类学、历史学和文化遗产研究的创新与沟通,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保存即将消失的世界的信息。

        从1970年开始,由麦克法兰主导的在世界多个国家拍摄与收集的视频与录音超过1000个小时、照片超过10万张,几乎涵盖了所有喜马拉雅区域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人类学的目的和责任,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人类生存方式记录下来、保存下来。

        “我们不能说,现代中国文明就一定比古代中国文明好”,麦克法兰进一步说,也很难说哪个民族的文化就优于其他民族,“保护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去记录它,通过照片、文字、影像等;然后把收集的材料放在图书馆、放在数据库,它就不会丢失。”现在,“康河计划”与世界上30余个博物馆、档案馆实现了资源共享。

        10年4次访川感叹变化太大

        “城市比原来大了2倍,汽车数量是原来的10倍,多了很多高楼,但是少了很多茶馆,女孩穿更漂亮的衣服,人们的英语表达更好了……”相比2004年的第一次,第四次到访成都的麦克法兰直言变化太大,“不过天气还是一样。

        28日下午,麦克法兰与川大校长谢和平院士见面交流。他说,十年前第一次来四川时已经看到了人类学的巨大发展潜力,他认为加强剑桥大学与四川大学合作是非常好的事,希望能够在一些特殊资源消失之前对之进行研究和存档。“非常高兴开启这次冒险之旅,能与川大师生一起探索美丽新世界。

        这一次到访成都,麦克法兰将逗留近两周,但是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和他有相同研究旨趣的年轻师生。他将在川大主持他的工作站,分享其30多年来作为历史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方法,以及学术研究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亲身实践经验。

        “文化不记录,恐怕就会消失。”麦克法兰表达了他一个文化研究者的担忧,他希望把他积累、总结、提炼的方法论传授给更多的师生,也希望通过数据库的建立把丰富的文献材料融合起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信息技术让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印度出生却钟情日式茶道

        “我在北印度地区出生,所以一直想要回去。”6岁离开,麦克法兰25岁时又回到了喜马拉雅山区,并在那里进行了30年的田野调查研究,“没有电话、没有现代通讯设备,人们敲锣打鼓祈求天神……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觉得应该记录下来。

        “当我只有两、三岁时,我的父亲在印度射杀了几只老虎,当然他并非有意。”专注于喜马拉雅地区的研究,麦克法兰说这跟他的童年不无关系,这个画面对他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所以,我现在基本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29日上午开完讲座,下午麦克法兰就选择了一间茶室与几个川大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在我家的花园里就有一间茶室,我的父亲是一位茶农,我在日本学习了茶道,也阅读了很多有关茶历史和文化的书籍……”麦克法兰一边有模有样地学起日式茶道来,一边表达了对传统茶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