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宅在宿舍已成常态 体能测试催生代跑生意

13.04.2014  19:20
  傍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体育场门口,很多同学因为吃饭、有课、准备考试,排队登记打卡后就离开操场了。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冬伟 摄 河南科技大学组织的“快闪”活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齐林林 供图 中国青年网政治学院的操场上跑步的同学。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冬伟 摄 北京师范大学即将举办“学而书院”体育文化节。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冬伟 摄

  体质测试催生“代跑”生意 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欠提高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王冬伟) 眼下正是很多高校进行学生体质测试的时节,最让学生叫苦的当属800米和1000米跑。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某高校大二学生小秦曾对媒体说,“花上50元或100元,就能找到一个‘代跑’。大学里的‘代跑’现象,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引起了社会的担忧,大学生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高校学生中做了一次采访调查。

   大学生体质不容乐观宅在宿舍成为常态

  在调查中,中国青年网记者发现,由于存在学生学业压力、对于互联网依赖程度加深、群众性体育活动载体不足等因素,全国高校中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低年级同学比较愿意运动,高年级的同学会更多地宅在宿舍。总体上,大学生身体的体质与健康仍有不足,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有一定欠缺。

  “不少同学喜欢宅在宿舍睡觉,男生打游戏的居多,我了解女生一般在宿舍看泡沫剧、港剧、韩剧,而且是一边看一边吃一边哭。”景德镇陶瓷学院大三学生赵双根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我是为了减肥才偶尔出去走走。”周口师范学院学生陈念念向记者表示。

  “大一同学去运动的情况较多,新鲜感尚存。到了大二随着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增多,更多人不愿意离开宿舍,在宿舍逛淘宝、玩游戏,真正走出宿舍去运动的很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宋立浩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当然我们学校每天晚上会有很多人去操场跑圈,有的是为了运动会锻炼,有的是为了减肥,有的是为了放松休闲。

   改变高校硬性规定以活动促运动

  在采访中,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过去高校会硬性地对学生规定锻炼,但今天这些固定要求不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学校规定每学期至少要在规定时间参加40次体育运动,曾有辅导员对我们说毕业前打卡不够次数(登记锻炼),大四就不能毕业。觉得刷卡没什么必要,大家都是走个形式,刷完就走,真正来靠打卡来锻炼的很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其实每晚都有很多同学去操场锻炼身体,如果有感兴趣的运动,我自己也会参加。

  “过去冬季强制要求跑操,其余时间是做广播体操。跑操六点集合,五点半就得起床,第一节课八点上课,早操影响上课质量,第一节课都瞌睡,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冬季的时候雾霾严重,那时候同学们意见很大。”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小王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现在改革了,原则上学校规定不再统一组织学生早操、不再进行检查、打分,让各院系自行组织早锻炼,更科学地保证学生锻炼和作息。

  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程度,不少高校转变思路,将重点放在以促进学生锻炼自觉性为目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兴趣体育活动上。

  “今天下午是全校篮球赛小组分赛,五月份决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读研一的学生张峰正在操场上打球,他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大家是业余水平,平时对打篮球比较感兴趣,经常打打球。各院系都有很多对篮球感兴趣的同学参与。

  “从下午开始,学院举办体育趣味文化节,本科研究生都有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学生小陈参与了这学期体育节的组织工作。“今年活动参与的人数大概有近百人,很多同学有课,大部分是选择在课余的时间分散过来参加趣味活动。

  “除了全民运动会以外,每年秋天,我们院长还亲自带队参加环校长跑活动,每次要跑两个小时左右,院长的带头作用激发了同学们的运动热情。”广东医学院学生凌酉说道,“院长每天都会环校快走,他希望把秋季环校跑普及到每个月一到两次。

   破解运动难题引导兴趣是关键

  面对大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通知》,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区别于以往,“三走”活动重点不再是规定体育测试标准、规定每天锻炼时间等强制措施来要求同学们必须参加运动。“三走”活动让相关单位开展各类大学生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注重把握重在基层、重在学生的原则,注重以宿舍、班级、实验室、学生生活园区等为参与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自主设计活动,积极倡导宿舍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形式,鼓励创建兴趣爱好类的学生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兴趣小组等,把更多学生吸引到健康向上的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邵阳学院学生张阿慧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走下网络,保护了我们的双眼;走出宿舍,看见了更美的风景;走进操场,锻炼了身体,绽放了属于我们青年人的活力。”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首先就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三走”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