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园区要当“保育员”  还要做好“专家问诊”

17.07.2015  11:10

成都大学生创业园实现全覆盖,服务和指导需加强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冉倩婷)为及时反映当前成都市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近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在成都范围内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调查,走访了成都市级相关部门、成都市属大学、民间创投机构、成都主城区大学生创业园等。同时,在大学生创业园、在校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中分别选取调查样本,共计30个,开展了问卷式调查。

7月15日,该调查报告发布,结果显示,目前,成都在积极营造创业环境吸引、促进大学生创业方面成效凸显,但大学生创业还是面临融资难、产品推广难等问题。

低创业成本吸引年轻“海归”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看好成都,认为成都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创业活跃城市。”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数据分析师陈秋艳介绍,调查中,85.3%的创业大学生看好 “一带一路”给成都带来的潜力和机遇,73.2%认为成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土壤,70.7%看好成都城市宜居带来的引凤落巢影响,60.6%看好创业成本相对沿海较低的优势。“比如此次调查中,就有两个年轻‘海归’看上了成都的低创业成本,放弃在大连家乡创业,而选择在成都高新区落户。

陈秋艳分析,这种吸引力来自成都对创业环境的着力营造,如打造“创业天府·菁蓉汇”等创业品牌,出台《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通过媒体大力推广创业成功者的创业经验等。

创业园全覆盖 作用发挥有待提升

目前,成都市21个区(市)县均建有功能完善、配套服务基本到位的创业园,实现所有区(市)县全覆盖。这些创业园在2014年,成功培育和扶持了共1324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

不过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创业园功效还有待提升。“在对主城区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实地走访后,发现存在四个重要的问题。”陈秋艳说,首先是问诊和巡诊不到位,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容易存在方向不明的状况,处理外界事务和市场沟通判断的能力也较弱,“有的创业园区功能发挥不够明显,只充当了保育园作用,没有发挥好‘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后续跟踪,找专家进行问诊和巡诊较少。”其次,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区一般远离城市生活区,调查发现,有的园区内无职工食堂和超市等。

另外“园区内未搭建好企业之间互动、沟通、互享的资源互赢平台”与“创业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及项目对接平台普遍落后东南沿海城市”也是需要改进的方面。

初创融资难仍是瓶颈 产品缺乏认知渠道

调查显示,融资难仍是当前大学生创业中的瓶颈。

陈秋艳说,大学生创业本身属于轻资产类型,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既无房产、更无其抵押资产,成果又多为知识性产品和研发产品,在银行抵押融资很困难。“若进行民间融资,由于目前的民间融资平台不够规范,创业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资人吃下大部分股权,从而丧失对公司的掌控权。

另外,创业产品缺乏市场推广渠道,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难点。调查发现,由于大学生的创业产品不具备品牌实力,在推广采购上不容易进入行业目录,而目前也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产品市场直通平台,使创业产品难以达到适销对路的效果。“例如走访调查中发现,有大学生创业者开发的软件产品很适合机关事业单位广泛运用,但由于成都没有对大学生创业产品的推送平台和采购应用激励机制,这些不错的创业产品在推广应用上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