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涨”声响起...

07.08.2014  22:38

近日,多省市陆续发布普通高校学费上调信息。一项题为“大学学费该涨吗?”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82.0%的认为当前高校学费较高,76.1%明确表示反对。大学学费到底该不该涨呢?

高校办学成本的提高一方面来自师资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建设经费投入也大幅度增加。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并非义务教育。按照国际惯例,学生和家长作为受益者,承担部分的培养成本,也有利于社会公平。"

事实上,如果要问美国有哪些大学钱不够花?答案恐怕是几乎所有大学。这些年,美国大学学费上涨的新闻一直屡见不鲜。根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4月到2014年4月,高校学费价格上涨了近1200%。同期整体消费价格上涨还不到300%。

从去年开始,我国已有8个左右的省区市,对所属高校的学费进行了上调,有的上调幅度竟然高达60%。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高校学费标准大约占人均GDP的20%左右,然而纵观我国,尽管中央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学费依旧如跑火车般呈倍数增长。这自然引发学生及家长的不满,也让人不得不去质疑,上调学费正当性何在?上调的学费都去哪儿了?

学费都去哪儿了?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曾提出要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但目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本究竟是多少,并不清晰。

本来,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还有一个重要意图,是检查高校究竟把钱用到何处,并由此促进高校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校内管理改革,把经费用到办学的刀刃上。如果高校一边大手大脚花钱,一边喊缺钱,并以缺钱为名涨学费,这很难让公众相信收来的学费,用到了人才培养中。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清单,进一步要求高校要公开财务信息。为此,教育部完全可以要求每所提出涨学费申请的高校,晒出学校的所有财务账单,具体到细目的开支,以此核算出生均成本,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基础。如果高校不愿意公开财务账单,那么,教育部门、财务部门不能批准学校的涨学费决定,学生有权拒绝接受。

涨学费填补负债窟窿?

至2010年,全国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负债总额约为2634.98亿元。而谈到高校的债务问题,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及征地盖房。

从目前情况看,各省化解高校债务的主要策略要么是“政府买单”,主要采取政府承担债务本金或是提供贷款贴息。要么是“借新还旧”,在贷款到期无偿还资金时,再进行贷款,用新合同下贷款偿还旧合同下贷款。而如今,大学涨学费被指转嫁债务,高校亏损难道仅是学费低的原因吗?

高校不是赢利单位,高校做事更应该有章可循,更应该抛弃功利意识,打造高校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况且高校多年亏损,可曾找过自身原因,岂能将危机转嫁给学生?

涨价需考虑学生经济压力

对于学生分摊成本的比例,国外通常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不高于生均成本的20%,二是不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两者取最少值。尤其是后者,确定这一比例,是为了防止过高的学费,挤占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开支,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在这两个20%的约束之下,大学努力拓宽办学经费渠道,在政府拨款之外,注重社会募捐,在开源的同时节流,杜绝铺张浪费。

大学向学生收学费是最便捷的增长收入的方式,但这是不可持续的,一个对受教育者负责的大学,应当把所有办学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跑冒滴漏。即便在办学成本增加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上调学费,也必须考虑这对学生带来的经济压力,并完善对贫困学生的帮困体系。

涨学费不如“”人才

且不论涨上去的学费流向哪里,涨学费已然是一个事实摆在大众眼前,而且直接关系着普通大众的经济利益。如果说涨学费是高校建设中的一个环节,高校就必须要把建设成果展现出来,要给大众一个交代。

这里的成果,就是高校自身的成长和水平的提高。高校是学术场所,教育机构,所做的一切要为学术服务,对教育负责。人才并不是直接与钱挂钩的,怎样在涨了学费之后提高学校的实力,让钱变成学校内在的实力,这才是有关单位在这个涨学费环节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放眼世界,涨学费的事情在各国名校中也是数见不鲜,而在这些高学费的后面,高水准的学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再看我国,高校的外在条件日新月异,但是高校的人才质量和学术水平在国际上却不在前列。学费往高处走,人才和学术更要往高处发展。否则,上涨的学费无论流向哪里,对于高校而言都没有太大意义。

大学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公民承担一定的教育成本理所应当。但无论如何,公办高校都应守住公益性的定位,在涨学费之前,要认真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内容据新华网、中国网、红网、齐鲁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