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创新扶贫模式暑期行动系列报道之三:开展农村大学生励志教育
编者按: 高校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今年5月,在四川师范大学的倡议下,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三校成立“校校战略合作联盟”(简称C3联盟),C3联盟决定联合建立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并以此为载体平台,共同致力于高校在创新“精准扶贫”模式,促进帮扶内容多样化等方面开展深化探索。
本系列报道主要讲述四川师大扶贫工作2017暑期行动中,学校扶贫工作组以赴省内四地挂牌建立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的工作为契机,积极践行“扶贫要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在教育扶贫方面狠下功夫,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培训,促进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并针对即将步入大学的农村大学生开展励志教育,以及深入农村开展扶贫调研,不断改进优化工作方案。四川师大正在通过教育扶贫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思想、文化支撑,推动地方发展,助力“精准脱贫”。
开展农村大学生励志教育 激励农村大学生砥砺自强
农村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导致的综合素质差距,让不少农村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除此之外,与城市大学生相比,他们心理更为脆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面对大学校园中人才荟萃,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社会实践等,面对这些,农村大学生常因城乡经济、文化的巨大差距带来强烈冲击而难以融入其中,进一步加剧了自卑、失落和焦虑感,极易诱发心理危机。校长汪明义说,“高校在精准扶贫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我们对农村地区考上大学的孩子进行教育就是为了鼓励他们不要自卑,要到大学中奋发图强、有所作为、成就自己。”
7月12日-17日,学校校长汪明义、原副校长唐志成率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程来到北川中学、苍溪中学、达州中学,与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畅谈“怎样度过大学时光”。
北川中学座谈会现场
在座谈中,三校的毕业生们紧紧围绕“应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和调整心态”“如何坦率面对自己的家境”“如何面对自己不想读的专业”等问题发言提问,汪明义边听边记,不时同他们讨论交流。在听取大家发言提问后,汪明义针对“怎样度过大学时光”,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苍溪中学座谈会现场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富勒说:“褴褛衣内可藏志。”汪明义表示,在高校中许多农村大学生因为自身不足,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定位,因而在大学中迷失自己,由此出现的“高校教育悲剧”令人扼腕,让人痛心。汪明义结合自身经历,告诫在场的准大学生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汪明义说,“假期是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缩小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假期时间,补齐自身短板,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达州中学座谈会现场
汪明义指出,大学是有经验、有知识、有智慧的长者和求知欲旺盛、风华正貌的年轻人在一起激荡智慧的地方,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汪明义鼓励在场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针对此制定一个可行计划,用强大的毅力付之于踏实的行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大学真正成为理想起飞之地,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时光。汪明义说:“进入大学后你怎么做,决定着你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表示,要想在大学中不虚度光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定时对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将良好的习惯不断坚持和发扬,不断改进和完善不足之处;二是要常到学术报告厅聆听讲座,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到运动场锻炼身体;三是要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提高自身交际能力,在公益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科技竞赛活动中培养科研创新精神。
座谈会上,准大学生们踊跃发言
农村学生深受鼓舞,勇敢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