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在德

12.09.2014  13:01

范天勇(左一)进行手术示教。 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追记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范天勇的最后9个月
□本报记者 张守帅 王域西
  8月26日一大早,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乡农牧民奔走相告,德阳的医疗专家来义诊了。这场迟到一个多月的义诊,温情、庄重却又感伤。这支以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范天勇命名的“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却唯独不见范天勇。
  7月17日下午,范天勇带着15人的援藏医疗小分队前往若尔盖县开展义诊,行至茂县石大关路段时,突遇山体滑坡。范天勇在组织队员疏散和救援过程中,不幸被飞石击中,44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从去年10月17日到今年7月17日,范天勇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工作了9个月。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令人铭记的句号。
  9月4日,省委追授范天勇“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向他学习,一心为民、干在实处。
医者仁心
  同事们的记忆中,范天勇就只提过一句口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他在诊室里加了一把椅子,“家属大老远陪病人来看病,久站会累。
  去年10月17日,范天勇从川大华西医院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他把行李往职工宿舍一放,说:“以后就住这儿,近,上下班方便。”院办副主任黄毅寻思,这里可全是住的刚工作的单身汉哦,哪是引进人才该住的地方。
  上班果然近,步行五分钟就到。范天勇来得早,四处看,连外科楼的地下室也不放过。一个现象引起他注意,每天上午在药房排起长队的,不是别人,竟是护士。一问得知,医生早上查病房,查完,护士才拿到取药单。第一个患者输上药,最快九点半,最后一个输完,已到中午。“这个流程不对。”他问:“为什么查房不在前一天下午进行?这不利于患者治疗,也给护理造成很大压力。”10天后,范天勇完成流程再造:早上8点钟,住院病人输上液,9点半前基本全部输完。从此,护士只需安心做好护理工作,那些药,护工深夜就配送到位。
  范天勇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次日做了一台腹腔镜手术。麻醉科主任王瑛搭档,只见他娴熟地打孔,插镜头,盯监视器,操作器械……别人做七八个小时,他用时不到一半。王瑛暗暗赞叹:“真是一双好手。”作为华西医院最早接触腹腔镜的医生,范天勇在那里工作16年,做了5000余例各类手术,是外科业务尖子,泌尿外科的主任医师、教授、硕导。
  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范天勇的工牌号1001,每周四下午1点,这个号准时出诊。那些慕名到华西的患者,跟着追到德阳。
  细心的尤平洪医生发现,范天勇的诊室多了一把椅子。范天勇解释:“家属大老远陪病人来看病,久站会累。
  同事们的记忆中,范天勇就只提过一句口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下午1点开诊,是他的新规。他说:“很多外地患者上午就来等,中午怎么熬,我们为什么不能错时上班?
  为了患者利益,他甚至要动医院的“奶酪”。
  “现在的诊断水平不同于十几年前,可有可无的检查,坚决不用。”他说,医院部分化验、检查费用偏高,我们应做到合理检查。(下转08版)

记者手记
实干者不会被遗忘
  为了解范天勇的事迹,记者希望能找到他生前的一些视频资料。可他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工作9个月,留下的视频凑在一起只有3分钟。
  但在记者接触到的范天勇的同事口中,几乎每人都能说出一段关于他的故事,那些细节让人感动。比如他发现医院行车道的井盖被汽车碾得咣当作响。他说,晚上会更响,病人怎么休息?他让工作人员赶紧给井盖添加减震垫。
  他认真做好一件又一件小事,这些小事叠加起来,让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以务实精神和奉献精神,留下自己的价值理念和难以磨灭的人生印记。
  在对医院的改革中,他以患者为中心,以看病难、就医累、看病贵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医院精细化管理之路。患者评价说,他是一个没有一点架子的院长。职工评价说,他是一个不喜欢蹲办公室的领导。记者翻看了他的会议讲稿,他不讲空话、套话,说的全是问题和对策。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这样一心为民的实干者,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