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夜雨频繁 成都平均降水天数可达21.4天
110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唐朝诗人李商隐赶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一带)上任做官时,在一个秋雨夜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位大文豪本人可能没想到,他的诗句一语道破了四川秋季的天气规律:一是秋后多雨,二是秋雨夜袭。比如 ,步入9月以来,成都天天都下了雨,而且多数时候都是趁夜深人静时小雨才从空中洒落。
诗中说巴山夜雨能“涨秋池”,还真不是文学夸张,根据历年气候资料,进入秋季后,四川就进入多雨期,雨量仅次于夏季,虽然雨势不像夏季暴雨那么来势汹汹,但下得久而缠绵。连续秋雨会导致江河水位急剧上涨,形成秋汛,就像诗中所说的“涨秋池”。
从中国天气网提供的往年气象数据来看,成都9月的平均降水量是118.8毫米,仅是8月平均降水量(201.1毫米)的60%,但9月的降水日数达到了21.4天,比8月的20.9天还多一点。
其实,不仅仅是四川,重庆、渭水流域(甘肃南部和陕西中南部)、汉水流域(陕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云南东部、贵州等地,同样有秋雨缠绵多发的气候特点,气象专家称之为“华西秋雨”。这是由于到了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和南方暖湿空气相遇,加上地形阻挡,冷暖空气容易滞留在华西地区,形成连绵不断的降雨。由于秋季暖湿气流强度通常不如夏天,因此降雨强度并不会很大,显得比较缠绵。
根据统计资料,成都、达州、乐山、泸州一带晚8点到早8点这个时段的雨量,占到全天总雨量的72%,也就是说,秋雨喜欢夜间到来。
气象专家介绍,这是因为四川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偏南暖湿气流进入盆地后,容易滞留其中,遇到山地阻挡就形成云。白天云层遮挡了阳光,使得低空的气温不高,云层上下的温差小,不利于对流活动。到夜间,云层上面快速降温,而云层下面的低空气温较高,上冷下暖就容易触发对流,出现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