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处公共空间熄灯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29.03.2015  10:53

关上电灯,让我们一起思考能为环保做些什么。昨晚8点30分,成都积极参与2015“地球一小时”活动,SM广场、太古里等酒店、商场的灯光纷纷熄灭,呼吁大家行动起来,共建环保城市。

地球一小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保行动。倡导社会各界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关掉不必要的灯和其他耗电设备,以表达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熄灯更像仪式 呼吁关注环保

晚上8点30分,在SM广场、凯德广场、太古里、锦江宾馆等地的公共空间,以“能见蔚蓝”为主题的熄灯仪式与环保宣传活动准点启动,积极响应2015“地球一小时”。

伴随着倒数声, SM广场外标志性的装饰灯光逐渐变暗直至彻底熄灭,外部橱窗也都熄了灯。商场内,不少店面也调暗了照明。“通过这种活动,我相信能够让公众更加重视环保的意义。”市民高先生表示。

对于熄灯,公众往往会有些误解,认为熄灯一小时的意义在于节约一小时电能,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事实上,熄灯更像一种仪式,通过这一小时来传达一年一度的环保主题,呼吁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地球一小时”活动发起方,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主题“能见蔚蓝”就是号召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碳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市民夜光闪跑 传递环保声音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成都的企业、学校、公益组织在推进能源再生利用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展现着作为城市一分子对环保的责任和担当。

来自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阳光格桑花”科技制作团队,带来了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电池系统,为大家普及可再生能源的知识;可口可乐公司则展示了植物原料饮料瓶,与传统的塑料瓶相比,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一批热爱运动的市民也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成都锦城公园,一大批“跑友”通过社交软件聚集到了一起,以夜光闪跑的方式支持活动。“我在衣服上用环保夜光油墨画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板等图标,一边跑步,一边传递我们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声音。”跑步爱好者何维说。

本报记者 余书婷 摄影 于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