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

30.11.2018  18:26

肖德涛、丁库克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11月24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肖德涛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丁库克研究员应邀来我校生命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肖德涛教授、丁库克研究员分别为我校生命学院与会师生作了题为《氡测量的新方法》《宫颈癌辐射敏感基因IER5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作用》的学术报告。

肖德涛科普了放射性气体“”的生物危害,并详细讲解了其团队在氡测量方法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丁库克的报告围绕IER5基因的相关生物学作用进行了讲解,并描述了他们对此基因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此次交流对培养同学们科研意识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会后,两位专家还对辐射生物效应团队关于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报进行指导,并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关键问题与团队的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

肖德涛,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丁库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邹韬、卢迪:工业设计参赛经验与企业设计经验分享

11月20日,制造学院邀请深圳知行创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邹韬和工业设计研究生卢迪分别进行了工业设计参赛经验与企业设计师的精彩演讲,全体工业设计专业师生参与了此次分享。


深圳知行创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邹韬向同学们说明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多学习电脑软件的运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积极实习。他还强调设计要从人类行为学入手,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拿自己的作品说话。


卢迪西南科大工业设计专业在读研究生,已斩获四十余项国内外设计奖项,获得28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外观专利。在此次演讲中,他介绍了与工业设计相关的设计大赛,阐述了“认知”与“感知”所共同形成的“设计构思”,建议工业设计才子们“不要在别人的设计上做设计”,“不要为了做竞赛而做竞赛”,“不要为了拿奖而拿奖”。

此次分享使制造学院学子明白设计师的征程从不止于成就与荣誉的累积,更应秉设计之魂,铸制造匠心。

   

世界顶级艺术家和单簧管演奏家来校交流

11月19日,世界顶级艺术家米歇尔.哈塞尔和单簧管演奏家瓦尔特.塞法斯莅临西南科大并与文艺学院音乐系师生进行深度交流。


在现场公开课中,米歇尔教授和瓦尔特.塞法斯教授指导了音乐系五名同学,并表示演奏者要对自身有信心,避免演奏时过于拘谨,要将乐器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此外,也要了解曲子创作背景,做到“不同曲子不同对待”。


交流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世界顶级艺术家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米歇尔.哈塞尔教授:长笛演奏家、指挥家,毕业于德国弗莱堡国立音乐学院,1984年加入柏林爱乐乐团。多年来,米歇尔.哈塞尔教授被邀参加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长笛独奏表演。1988年同其他四位爱乐同事创立了爱乐管乐五重奏,随着世界各地的巡演及唱片的发⾏, 早已声名显赫。1994年-1998年米歇尔.哈塞尔教授在德国曼海姆国立音乐学院教授管乐及室内乐。作为指挥,米歇尔 · 哈塞尔教授曾多次与世界知名交响乐团有过合作。

瓦尔特.塞法斯教授:16岁荣获德国之声音乐家联盟一等奖,就读于德国弗莱堡国立音乐学院,1985年成为柏林爱乐成员,1988年创立爱乐管乐五重奏,期间除了各地巡演,也被邀请参加大师班授课。2012-2015被邀参加巴西音乐节,并任独奏嘉宾,同时也在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的管弦学院授课。


王远山: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几点体会

11月16日,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王远山教授为西南科大生命学院全院教师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几点体会—以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的专题报告。


王远山教授从双一流背景下的专业建设、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认证经历,工程教育认证体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此次报告,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推动我校工科专业建设、转变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远山,副教授,微生物学专业硕士,200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在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生物化工专业博士在读。学科专长为微生物工程,,研究方向为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微生物技术,已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雷原:国学与大学之道

近日,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雷原教授来校为师生们作了一场《国学与大学之道》的专题讲座。

雷教授首先从“天人合一”“心物一体”“中庸无为”和“仁孝为本”等方面分享了“中国文化四大价值观”的智慧,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化。其次他从“智慧和修行当中有‘自性’”“仁智统一”和“因材施教”等方面解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并提出教育的“养蒙”“博学笃行”“博而反约”和“通专用艺”四种境界。最后,他就老师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讲座饱含国学智慧,师生们表示受益良多。

雷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院长、兼任国家行政教育学院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儒学教育研究室主任、泰国蓝实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儒商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副会长、目前还担任国家文化软实力重点课题组首席专家。


董志翘:汉文佛典中“猴狲”之“”的语源

近日,国家级教学名师董志翘作了题为《汉文佛典中“猴狲”之“”的语源》的学术报告。

董先生从“”字说起,谈及此字的来源、读音、写法和“”字有关的词语,甚至还有玄奘西行取经中孙悟空这个徒弟的五种来历,使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广泛使用来自传世中土文献、汉译佛典等材料,结合汉族周边民族语言与方言,将“猴狲”之“”的语源问题梳理得十分清晰,有趣又形象。

董志翘,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汉语史研究所所长,院、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传统训诂学及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研究与教学。

(张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