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
高绍兵:基于生物视觉自适应机理的智能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11月12日上午,四川大学高绍兵博士在我校东9A-448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基于生物视觉自适应机理的智能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相关学院师生参加聆听了报告。
高绍兵从“基于视觉颜色信息处理机制的颜色恒常性模型研究”、“基于自适应视网膜机制的水下图像增强及鱼类检测”、“基于非经典感受野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自适应增强”以及“自然图像统计及神经元的视觉自适应现象”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而生动地报告。
据悉,高绍兵本科是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06级学生,作为杰出校友回母校做学术交流,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还给众多师弟师妹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高绍兵:博士,分别于2006-2010年在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0-2013和2013-2017 年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行为神经科学中心进行联合博士培养(Joint-Ph.D),2017年以副研究员引进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为四川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骨干成员。
Xianming Chen:Control of stripe rust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 biology and improving cultivar resistance
11月10日,美国农业部国际著名植病专家、华盛顿州立大学Xianming Chen教授应邀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为生命学院师生做了题为“Control of stripe rust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 biology and improving cultivar resistance”的报告。
Chen教授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工作经验,从小麦条锈菌在生产上的危害严重性开始,着重介绍了美国农业部在小麦条锈遗传育种上的最新进展,包括美国主栽品种中基因的挖掘与应用。Chen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小麦条锈病原菌毒性变异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外源引入、有性生殖、体细胞杂交,和基因突变等。
Chen教授的报告深入简出,开拓了参会师生的科研视野,引起师生的广泛兴趣。
Xianming Chen: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及美国农业部禾谷类作物病害实验室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小麦与大麦叶部病害研究,尤其是锈病。包括锈病的流行学研究与控制,锈病流行预测模式的发展,条锈菌的生理小种、群体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
李春举:新型联苯[n]芳烃大环分子的合成及其生物医药应用
11月7-8日,上海大学李春举教授应邀来校学术交流,作了题为《新型联苯[n]芳烃大环分子的合成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的学术报告。制药工程专业老师、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超分子的概念、研究方向和分子特点等内容,并着重讲解了他们课题组近几年的研究内容,特别是这些新型分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都引起了现场师生的极大兴趣。
报告结束后,李春举教授同我校相关专业师生,分别就项目研究、学生培养、项目应用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春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其中一区论文40余篇。2017年入围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Comm新兴科学家(Emerging Investigators);入选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上海大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2018年);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2016年)、浦江人才计划(2016年)、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2015年)等奖励。
王秀丽 : 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与应用
11月6日下午,兰州理工大学王秀丽教授在清华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来自土建学院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王秀丽教授主要从“大跨度空间结构类型、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应用及超大跨度空间结构探索”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结合大跨空间在“轻质高强材料、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启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如何利用创新思维实现超大跨度“巨型网格结构、超级索结构、超级系留浮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王秀丽教授还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经历,就如何做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如何形成好的“idea”,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等畅谈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报告会让全场师生深受启发。
王秀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兰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空间结构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
高浪 : 楼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的 探索与实践
11月5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发展部主任高浪博士在我校清华楼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楼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探索与实践》的学术报告”。
报告从工程研发与实践的角度,对楼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精细化测量终端等问题进行了仔细讲解,并将楼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能效对标、异常诊断、节能改造等方面潜力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最新前沿技术分享。
报告结束后,高浪与现场师生热情互动,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问,并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交流座谈。
高浪:博士,2015年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就读期间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工作,研发多项产品并实现市场化应用,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现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创新发展部主任,主要从事分布式能源管理、工商业能源管理、需求响应等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
王逢振 : 翻译实践和翻译中的化境研究
日前,著名学者王逢振教授在外国语学院(东七C座)四楼多功能厅开设了题为“翻译实践和翻译中的化境研究”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讲座分为两个板块,首先,王逢振指出一个译者在熟练掌握语言本身和翻译原理的同时,必须重视规则制约这一社会因素,善于通过故事背景,上下文连贯和自身的文化修养来解读文字以外的其他含义。接着,王逢振提到读者的接受度是衡量译文作品好坏价值的关键,通过讲解杨绛、朱生豪、卞之琳等翻译家的作品,进行了详细说明。
听完报告,同学们积极向王教授提问,并和王教授热情合影。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圆满结束。
王逢振: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名学者,国际美国研究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和英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外文论研究会名誉理事,曾先后任美国加州大学(UCI)批评理论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研究中心和美国杜克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客座研究员,多年从事批评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从事研究和讲学。
(张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