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发展,让“长者通”通向更多长者

10.04.2015  19:49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唐泽文) 4月9日上午,成都市锦江区“长者通”呼援中心负责人祝嘉正在和工作人员开会,商量老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的项目。“比如在老人的卫生间安装一个扶手,这些东西很细微,却能很好地帮助老人生活。”祝嘉希望,通过这些项目来扩充“长者通”项目的经营模式,提升企业的造血能力。

成都市锦江区长者通呼援中心是为老人居家养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以“老人的需求,我们的追求”为服务理念,通过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及社区志愿者和社工、义工队伍等力量,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紧急救助、生活帮助和主动关怀服务。

从2012年落地到现在,“长者通”已经运营了3年时间。“在不算设备添加、设施完善开支的前提下,我们现在勉强能收支平衡。

3年发展,政府购买占大头    

2012年,“长者通”项目落户成都市锦江区:当老年人需要帮助时,只需按下“长者通”按钮,就能连通救援呼叫中心。中心则根据老人需求,为老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紧急救助和非紧急救助。

目前,“长者通”已经有了1.4万用户,20多名接线员每天轮番上阵,帮助用户解决困难。按照每月15元的收费标准,“长者通”一年的收入在250余万元。根据祝嘉的计算,不算增添设施设备的成本,收支刚刚持平。

面对这样的账面表现,祝嘉也做好了心理准备。“社会企业都是这样的,前几年肯定亏。”真正让她担心的,是用户的比例——1.4万用户中,超过60%都是由政府购买服务。

按照锦江区的相关政策,锦江区为辖区内满足条件的老人全额或补贴购买了“长者通”服务,“这意味着,真正自己掏钱来购买服务的人现在来看还不多。

祝嘉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程度是因为年龄分布的具体情况。“在锦江区,7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相应的补助,需要完全自己掏腰包的主要为60岁到70岁之间的老人。”而这一部分老人往往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并不认为“长者通”的服务是自己所急需的。

提升造血,多元发展是方向    

在“长者通”落地之后,成都市的一些政府部门也牵头组建了与“长者通”相类似的项目。

我认为这是好事,有竞争才有动力,老百姓有了更多选择,才能对比出差异。”祝嘉对此看得很乐观,而在竞争中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口碑、吸引用户,正是她当前的目标。

去年7月,“长者通”效仿苏州某的做法,开启“上门服务”,就是他们的新尝试之一。

之前,“长者通”采取的是被动服务做法,当老人遇到困难时,根据电话告知的具体需求给予帮助;而“上门服务”则是一种主动服务: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上门为老人提供做餐、日常清洁、精神陪护等相关服务。

与一般的家政服务不同,“长者通”的上门服务只针对家里的老人,而且,从事服务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在上岗之前,公司就专门给我们上了课,内容涵盖了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急救技术、老年人饮食照料等多个方面。在学习结束后,我们还要到养老院实习一个星期,才能正式上岗。”工作人员马洪兴现在在为家住中道街的邹大爷服务,每周3次,每次3小时,一个月费用为800元。

外面的家政公司,很多都不愿意接手服务老人的活,一觉得风险高,二觉得麻烦。即使要接,价格也非常高。”祝嘉说。目前,“长者通”的这种尝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60余户老人已经选择了这项服务。

下一步,“长者通”还将把养生保健等相关服务融入进来,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模式,提高我们自身的造血能力。”祝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