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再现200多个恐龙足迹 申报地质公园再增砝码

28.11.2014  08:56

三种类型并存恐龙行迹

原标题:大小恐龙一大窝 古蔺再现200多个恐龙足迹

  距上次发现恐龙足迹的石凤窝仅3.5公里,为申报地质公园再增砝码

  继先后四次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后,泸州市古蔺县桂花乡又发现了一组恐龙行迹化石群。这一次发现的恐龙行迹化石群,一共有200多个恐龙足迹。该处地点位于该乡汉溪村二组(小地名:石庙沟),距离上次发现恐龙足迹的石凤窝仅3.5公里。

  “我先后来这里找了十多次,终于有了新的发现。”古蔺县桂花乡政府工作人员徐挺称,发现地点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石板滩及巨石上的恐龙行迹化石群,都是他新发现的。这200多个恐龙脚印,类型至少包括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等。

  国土部专家刚走

  古蔺又发现了恐龙行迹化石

  继汉溪村三组(小地名:楼阁岩石凤窝)7万多平方米的石板滩上发现600多个白垩纪恐龙行迹化石后,古蔺桂花乡政府工作员徐挺又有了新发现:距离该地点仅3.5公里的石庙沟,200多个恐龙脚印化石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就在3天前,国土部的古生物专家还曾专门来桂花乡实地考察,确定了楼阁岩石凤窝为东亚面积最大、肉食恐龙行迹最长的区域,并建议泸州申报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保护。”昨晚7点半左右,徐挺依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称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新发现恐龙脚印。

  徐挺说,该化石群大多数分布在山上滑落下来的嶙峋巨石上。据他初步统计,这十余块巨石上分布着2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最大的蜥脚类恐龙足迹,长60cm、宽54cm,最大的兽角类恐龙足迹,长30cm、宽33cm,最小的是鸟脚类恐龙足 迹 ,长 宽 都 不足10cm。另外,还有一些分布在石板滩上,形成一道近10米长蜥脚类恐龙行迹,该行迹迹由多个足迹组成。

  化石保存完好

  与此前发现的脚印极为相似

  徐挺告诉记者,他根据现场初步推测,恐龙足迹化石能得以显露,是地质变化时岩层在倾斜的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石板上部岩层滑到了山下。“山腰以上形成巨大石板滩,目前在石板滩上还没有发现恐龙行迹化石,山下形成了嶙峋‘巨石阵’恐龙行迹奇观。

  徐挺根据先前专家组传授的经验分析,裸露恐龙足迹化石得以保存至今,是因为该化石群地处原始森林地带,被原始森林覆盖保持了充足的水分,使得恐龙足迹化石不易风化,地势偏僻人口稀少,人为的破坏小,才使得脚印化石群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同步播报

  多次发现化石 为申报地质公园增加了砝码

  徐挺认为,该恐龙行迹化石点的再次发现,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地质、古生物专家研究川南地区古地球环境、古生物、恐龙演化、史前植物演化等,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将为泸州地区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地质公园增加砝码。

  “经过考察,这里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建设地质公园!”1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处长李继江来古蔺考察时建议,古蔺县要以桂花乡汉溪村为核心,对全县恐龙脚印化石资源种类、价值、分布情况等进行综合考察,在摸清“家底”的同时,邀请专家、专业机构就如何保护化石资源、如何推动科学普及、如何促进旅游开发做好全面规划,尽快申报省级地质公园。目前,古蔺县政府正在抓紧实施前期工作。

  徐挺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 摄影 徐挺

  桂花乡恐龙行迹

  化石特点

  一 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二 兽脚类与蜥脚类恐龙交叉分布

  三 发现恐龙足迹化石负型足

  四 恐龙化石的形态与石凤窝的足迹极为相似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