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东坡借3D“复活”400市民齐点赞

08.04.2016  18:32

  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记者 王琴)“3年来,首次近距离接触三苏祠,优美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整洁、规范的陈设让三苏文化魅力大增。”4月8日,作为首批走进三苏祠体验的市民周雪梅难掩心中的喜悦,用手机记录下三苏祠的“新颜”,开启新馆体验之旅。

  4月8日,近400名眉山市民参观经过2年多时间大规模修缮的三苏祠。

  “好期待,终于可以走进观看了。”早上9点,在三苏祠博物馆正大门,古色古香的大门外陆陆续续排队站着前来参观的市民。对于能 在开馆前亲眼目睹三苏祠的风采,大多市民都兴奋不已。

  随着三苏祠大门的打开,不少市民纷纷走进三苏祠博物馆,市民都是由三苏祠东向西游览,记者跟随周雪梅等人先后参观了祠堂区、展陈区、园林区等景观。

  “你看祠堂新增了一个大香炉。”、“现在展陈区图片更多了,陈设更加规范了。”、“特别是水,清澈见底,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周雪梅作为土生土长的眉山人,三苏祠是她永远的记忆,一路上周雪梅都在和朋友讨论着三苏祠的变化,看着眼前三苏祠的新景,周雪梅连连发出赞美之词。

  同样作为体验的先锋社区居民赵汉杰,游走在三苏祠博物馆内,整洁的道路让他心情舒畅,据他介绍,在三苏祠未修缮前,风雨无阻,每天都会到三苏祠内散散步,陪朋友聊会天,今天重新走进三苏祠,感觉变化非常大,环境漂亮了,各种陈设摆放更加整齐了,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特别爱散步的赵汉杰而言,园区内原本直线道路已不存在,景区内已对局部直线和折线进行曲化调整,调整为桂花林的主道,并 拆除过去水泥道路,全部用石材拼接,结合景观节点铺设主道、次道和小径,在游览中,仿佛置于林丛之下,两侧景致尽收眼底。

  走出三苏博物馆,不少市民径直来到三苏纪念馆。

  与三苏祠博物馆古朴厚重的传统展示风格不同,三苏纪念馆则力求突出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创新。

  纪念馆根据现有展示空间和展示资料进行合理规划,大胆突破传统的“年谱式”展示方法,通过场景化的构建,将三苏人生中最有代 表性的故事集中展示,形成人物、故事和文学作品有机结合的陈列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五大经典场景的构建。

  在导游的带领下,市民依次参观苏洵区,苏辙区,苏轼区。

  一进纪念馆,不少市民则停留在高8米,长14米的三苏父子集体雕塑《风雨共名山》前,详细的看着相关介绍,了解雕像所表达的含义,体味不一样的三苏文化。

  沿着三苏的轨迹,市民们来到了大文豪苏轼区,跟着苏轼的人生轨迹,通过场景设置,让人身临其境。

  市民首先参观了“伉俪和睦夫妻情”,苏轼一生三次婚姻,通过3D画面,还原当年苏东坡的生活场景,图文并茂,吸引了大批市民观 看。

  “这个画面好逼真哦,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很生动。”正在“徐州抗洪”场景观看的徐大爷说,看着这些画面,也能感觉到当年形势 危急,齐心抗洪的艰苦。

  据悉,“徐州抗洪”场景以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亲率军民抵御洪水的故事为背景,通过人物雕塑、背景壁画以及多媒体投影技术营造的 闪电雷鸣、滔天洪水袭来的环境效果,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北宋徐州城头,亲眼见证苏轼舍生忘死,率领军民疏浚河道,抵御洪 水的感人事迹。

  在苏堤春晓场景前,有4名市民,站在模拟的长堤上,看着眼前播放的画面,视野广阔,仿佛身临其境。

  “苏堤春晓”苏轼为杭州疏浚西湖,筑十里长堤,今“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刚刚站在模拟长堤上的萧艳,跟着画面,哼着诗词,不停摆着各种PODE拍照留恋。

  “整个展馆,布局分布明显,动态感十足,运用高科技的元素,将场景融合,格外吸引眼球。”参观了整个纪念馆的萧艳激动地说,哪天开馆,我还会带上我的家人、朋友一同前来。

  不少游览参观完的市民,走出纪念馆,纷纷表达对三苏祠的喜爱赞美之情。

  “提前让市民参观,主要是更多市民体验修缮一新的三苏祠新貌,为即将开馆做准备。”据三苏祠相关工作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