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界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刘海贵来校作学术报告

13.10.2014  12:31

  2014年10月11日上午九点,国内新闻学界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刘海贵教授莅临我校讲学,在狮子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怎样发现新闻”的学术报告。我校科研处副处长庾光蓉、新闻与传播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刘敏等出席报告会。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代表20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新闻与传播学院石磊教授主持。

  报告会还未进入正题,刘海贵教授首先表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新闻是否有价值是很重要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在在校期间完成。同时,刘教授还表达了自己对于新闻工作的三个观点:新闻价值判断能力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现史、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接触不同的人所学到的沟通能力就是培养新闻判断能力的第一步、不管历时多久新闻业务总是富有生命力的。

  刘海贵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美国优秀记者素质基石金字塔分层图,分层图将记者应具备的素质分为四个板块,形象而生动地介绍了美国对于记者的认识及要求。接着,刘教授分别从两个方面阐释了“新闻发现力”的问题。

  一是新闻发现力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判断力、挖掘力、鉴别力和预见力。判断力主要表现为新闻价值呈显性状态,记者对新闻要有快速的反应力;挖掘力主要表现为新闻价值呈隐形状态,往往看到的不是发现,挖掘的才是发现;鉴别力主要是运用“把关人”理论,对传播效果做出前瞻性的估量,必要时还应该用新闻政策对新闻价值做出相应的制约;预见力是记者对新闻发展趋势及本质作出科学判断时所表现出的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二是新闻发现力的培养途径。刘海贵教授通过相应的案例分别从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探究欲、广博的知识面以及密切的关系网这四个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加藤千洋、范长江等中外记者的奇闻趣事更是让同学们对记者这一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与同学的互动环节中,刘海贵教授认真地为每个提问的同学解答,这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专业功底,更能看出温和谦逊的处事风格。

  最后,石磊教授对报告会做了总结,他指出,怎样发现新闻,对于新闻传播等学科的学生而言,既是一个基础性理论话题,更是一个最基本的实践操作问题。刘海贵教授此次的学术报告,有助于帮助我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进一步提高学术素养,为今后从事新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物简介

  刘海贵: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与传播学业务方向首席专家,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招标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体系优化”首席专家。先后主持教育部项目“中外传播教育比较研究”;教育部211项目“中国传播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经验研究”;以及“深度报道研究与财经新闻传播创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播历史与趋向研究”等重要课题。著有《现代新闻采访学》、《当代新闻采访》、《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导论》、《知名记者新闻业务讲稿》、《中国报业发展战略》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