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类专业招考将物理作为选考科目
□贾丽莉 董骏亚 制图/刘真
近日,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布了1096个专业对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的要求。其中,复旦大学的哲学类专业,把物理、化学、历史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在我们传统的理解中,哲学专业当属文科中的文科,而物理、化学几近纯理科。高考政策改革中关于“文理不分科”的探索莫非就是将文理的两端联系起来?这样的要求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让我们听听高校哲学系教授和中学物理教师的说法。
■哲学专家:哲学追求思维严谨、论证严格,“文理兼招”应强化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与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物理的思想与方法似乎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还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文科类专业要求报考学生有理科基础似乎也是合情合理。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复旦哲学专业采取的是文理兼招,对文科理科同学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是不同省份,招收科类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有些省份招文科,有些则只招理科。当一些同学、老师看到自己所在省份只招文科或是理科,就认为哲学专业只招某类学生,其实并不是这样。
“将自然科学完全区别于人文哲学,或许是大家的一种误解。”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宏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哲学绝对不是人们想象中只是依靠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文科专业。“我本科阶段学的专业是哲学,但物理和化学仍在我们的课程安排中。长久以来大家都会有种误解,认为文科和理科互不相容。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不对立,反而两者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在复旦大学院的哲学学院,不少教授老师便是出身理科,比如白彤东教授的本科专业是核物理,而黄翔老师学的是材料学科等,他们目前仍与活跃在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有着密切合作。而学生进入复旦哲学系后,还要继续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数理逻辑等。而哲学学院开设的课程如《数理逻辑》《力迫法》等也是数学学院学生的选修课。林宏星还谈到,很多已在哲学学院就读的理科生逻辑条理清晰,在哲学专业中有不俗的表现,带课的教授们对他们多有好评。
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何锡蓉则认为,复旦大学今年公布的哲学专业三门选考科目,应该是经过慎重考虑而推出的方案,她本人很支持。文科和理科在哲学学习中各有所长,理科背景的学生在科学方法论、哲学规律等的掌握上略胜一筹;而文科生,则善于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他们的研究成果或更具人文感和历史感。
其实,往年哲学专业就是文理兼收,今年只是把话说白,直接列出物理、化学,何锡蓉认为,很有可能的一点就是真正热爱哲学的理科生太少了。有些学生往往因为哲学专业分数较低,或通过调剂进入该专业,并非真正对哲学感兴趣。但通过本次直白的“示好”,希望吸引到一批喜欢哲学的思辨人才来报考。
■物理教师:哲学与自然学科并非相互“敬而远之”
松江二中校长、物理特级教师王铁桦首先提醒考生和家长们要注意一点,复旦大学哲学类专业将物理、化学、历史三门作为选考科目,贯彻的是“文理兼收”选拔人才的宗旨,并非要求这三门都必须选择,而是只要在这三门科目中选一门,就可以报考哲学类专业。站在学校的角度,当然是跳开传统的将哲学与文科直接划等号的概念,不仅招收文科学生,也希望更多有理科背景的学生来报考,招生的范围越走越宽。举一反三,同学们要理解,专业公布的科目越多,意味着招纳的目标群体越大,专业组合的选择也越多。比如公布的科目是3门,就是在3门中至少选1门;只公布2门,就是在2门中至少选1门;只公布了1门,便是指定了科目,必须对口选择。
而关于理科学生报考哲学专业,王铁桦认为“本该如此”。他表示,哲学与自然学科并非是大家想象中的那般相互“敬而远之”。哲学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物理学科是自然客观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哲学的某一个分支。形而上学是指哲学中探究宇宙万物根本原理的那一部分,讲究思辨、万物联系和规律。拿牛顿的专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一书来看,对于整个物理学、自然科学乃至哲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哲学中涵盖万般自然原理,这从众多科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的研究成果中可见一二。亚里士多德关注于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思辨;伽利略确定了提出问题、假设推理,最后以实验来论证;而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观点的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这一方面也是有着深刻的探究和认识。研究哲学,自然会牵扯到自然科学的原理; 而探索客观存在,也会将各类哲学方法运用其中。两者之间是兼通相容的。
曹杨中学副校长、原曹杨二中物理教师章询则补充,除却人文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辅相成这一点不谈,复旦大学此举或许看中的是选择加试物理的学生群体,“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遍较高,人数也较多,便于招收到更优秀的学生。”
■过来者说:哲学不是靠背,而是要思考
现就读复旦大学哲学专业的杜同学经过了几年的哲学专业学习的熏陶,也分享了自己感受。与林宏星教授对于哲学的定义一致,他也表示,哲学不是死的东西,是非常活的。不是仅靠背,还有很大程度是思考,思考过去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特别费脑力,可以那么说,学哲学是一个‘痛苦’的思考过程。”而研究物理、化学用到的思维方式、探究方法能给哲学学习带来疏通和帮助。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牛顿,他们同时也是带有独特见解的大哲学家。“哲学包容性很强,物理、化学与哲学不矛盾”。
而作为一个经历高考的“过来人”,杜同学表示很理解高中学生的升学压力,虽然在这回选考科目“大解密”中,物理很热门,但是杜同学建议学弟学妹,如果在其他科目有特长,不必要为了追求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的“名校名专业”,转投物理门下,即使真的被录取,读起来可能很吃力、很压抑,一个原先可能的人才因为错误的专业而浪费了。
(原标题:哲学与物理,文理两头何以“神牵手”)
编辑:SN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