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故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思“复光铁道教育基金”命名者万复光老师

27.10.2015  17:47

【开栏语】南北朝时期,“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是庾信《徵调曲》里的一行清墨。世易时移,今日之交大,仍践行着“饮水思源”的思想,将古人的精神照进现实。恰逢学校1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西南交通大学特推出“捐赠故事”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捐赠背后的感人故事,带您领略交大校友的人格风貌和慈善情怀。


导语:

万复光,著名铁道工程专家,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首批学术和科技带头人。曾任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主任、土木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首届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铁道部高校铁道、桥梁、隧道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长期潜心致力于铁路轨道结构理论和轨道动力学的教学和科研,是我国无缝铁路结构理论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我们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恩师笑眯眯地站在家门口为我们开门,我们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恩师笑眯眯地站在家门口为我们挥手,我们再也听不到我们的恩师的谆谆教诲。但此时此刻,复光恩师一定能听到我们的呼唤,一定能看到我们的悲伤!

2015年5月12日上午,在万复光老师的追悼会上,万老师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刘振刚先生沉痛地说道。刘先生忆及的恩师,就是“复光铁道教育基金”的命名者,德高望重、为我国铁路事业奉献一生的万复光老师。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生于忧患,长于质朴。万复光1934年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父亲是上海中华书局的一位印刷工人,母亲淳朴善良,经常告诫他“好好学习,踏实做人”。寥寥几语,寄托着一个母亲的殷切希望,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年幼的万老师亲眼看见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老百姓进行烧杀抢掠的场景。国难的激励、逆境的磨砺成就了他坚毅奋斗的性格和要让国家强大的情怀。

1952年万复光参加了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以第一志愿被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录取。四年精勤求学,万老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铁道建筑专业,并留校任教。至此,万老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铁路轨道结构理论和轨道动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铁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万复光在唐山求学时期参加野外实习(后排左一)

1970年,交大内迁至四川峨眉,建校办学迫在眉睫。万老师作为搬迁先遣队的一员,和一大批老唐院的师生们,挑起了建校办学的重担,诠释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爱国爱校的情怀。

文革”时期,正常的教育秩序受到影响,万老师虽不能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但始终没有停下钻研的脚步,依旧继续挑战新的领域,不断突破无缝线路轨道结构在我国推广应用的4个禁区:桥上、大坡道、小半径、高寒地区。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万老师一直担当着“中国铁道工程学科带头人”, 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培养出了当今我国铁道工程领域多名学术领军人才,他们使中国高铁轨道领域的科研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万复光老师在峨眉校区工作时期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晚年的万老师身体状况虽每况愈下,但一份推卸不了的责任总揣在怀中,依旧牵挂着自己为之奉献了一生的铁道事业。他一直在坚持“柔性轨道”的研究,希望“自己先搞明白,再去和学生们讲”。直到病重期间,他还在说:“等我病好点儿了,还是抓紧时间跟他们讲讲吧!”然而,天不遂人愿,又或许是上苍也心疼这位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的老人,万老带着最后一堂课的念想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学生们。

2015年5月9日,万复光老师走完了他意义非凡的生命旅程,在四川成都华西医院逝世。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万老以其低调谦和得到众人的爱戴敬服,认识他的人多以“德高望重”四个字来形容他,但是他总是自嘲道“我就是个胸无大志,不求上进”的人。万老一生淡泊名利,面对种种升职机会,一直礼让。上世纪80年代末,在升任教授的关头,他百般辞让,当时在任的沈大元校长劝他:“是要你把这个学科带出来啊!”这句话让万老触动很深,才同意升任。他还处处为青年教师着想。每当在课题组推荐获奖时他总是主动让位于年轻人,排名时总是首推年轻人。万老常说:“让年轻人踩着我的肩膀上去,我来做下面的那个人。”他最高兴的是看到他的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并为他们能超越自己而感到骄傲。

万老无烟酒之好,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淡泊人生,堪为模范。他穿戴简朴,几十年一贯制。他的学生刘学毅老师回忆到:老师高高大大的块头,常年穿着藏青色的人民装,总是乐呵呵的,他晚年购置房子的费用大部分还是从子女处借的。他家里,只有及人高的报纸和随处可见的学术书籍,没有什么奢侈的家具。

万复光老师家

夫人张宝珍是万老大学同学,力学工程系老师。夫妻两人不仅在生活中相互照顾,更是在学问上互相交流,共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如万老的第一位博士生李成辉老师,硕士研究生时期师从张宝珍老师,博士研究生时期师从万复光老师。万老夫妇对子女的教育也极为严格,在父母的影响下,三个儿女都有着优良的精神品质,在不同岗位努力工作,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万老在生活上对自己克勤克俭,但对别人,却慷慨解囊。但凡平时有人上门推销东西,他照单全收;出去买菜,卖主说多少就是多少,他从不讲价。家人责怪,他却说:“人家不容易。”他提到小时候母亲从山上担柴去卖,有一天买主多给了一点点钱,母亲便开心得不得了。万老这种精神如蜜蜂酿蜜,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别人酿造最甜的生活。

万老和睦的一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好人’绝不是指独善其身、永不表态的人,而是当看到不公正、不正确的事情发生时,仍然有自己的态度与想法,并且敢站出来说。”在土木学院大大小小的工作会上,这位耄耋老人用他的坦荡与真诚以及对工作的专注,使得他的每次发言都令人信服,使人踏实。

自古以来,有德行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如春风化雨,细而无声;而学生敬师爱师之情如敬焚一炷心香,清烟袅袅。

从刘学毅老师处我们了解到“复光铁道教育基金”的由来:五六年前,学生们就有建立基金的想法;但万老师一直不太赞同,也提了两点要求:“第一,不要用我的名义;第二,就算真的要做,等我百年之后再说。”万老师的另一位学生,王平老师告诉我们,设立奖学金目的有二,第一为奖励铁道工程行业优秀人才,目标做成铁道工程最有影响力的奖学金。第二借“复光”之名,缅怀万复光老师的教育之恩,“光复”轨道交通,再创辉煌!

基金设立由刘振刚、万方、李成辉三人发起,并不断奔走呼号,广泛联络海内外校友,希望更多人为“复光铁道教育基金”捐赠,以奖励后学,助力交大学子成长成才。万老桃秾李郁,他培养过的学生不断为奖学金增力。首笔捐款50万分别来自高亮、王平、赵国堂、王顺洪、李成辉、万方、赵刚、刘学毅、寇忠厚各3万,郭建平1.5万,刘振刚21.5万。

这次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并不是万老师的学生的社会人士,也积极投入到基金的建设中。我们有幸与曾参与过京津高铁的筹备建设工作、从事铁道工程材料研究的赵刚先生有过接触。赵先生提到自己在自主创业时与王平教授、李成辉教授进行业务交流,两位教授过硬的专业知识使赵先生十分佩服,而后又了解到这两位才高八斗、平易谦和的教授竟然师出同门——万复光教授门下。耳闻万老随老唐院迁移到峨眉又到成都的故事,在动荡的年代中依然培养出众多优秀学子,深感不易。所以得知基金成立,便立马捐款,想为这项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许这也正是万老“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吧。

(万复光老师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刘振刚的硕士毕业论文)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万复光老师虽已长眠,但他一生执著于教育事业、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精神,永彰于美丽的交大校园;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定能汇众校友之力,凝聚人心,拓展资源,成就母校辉煌!


后记:

附“复光铁道教育基金”首批捐赠人的个人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万方:万老的大女儿(代表万老的儿子万力、小女儿万文),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王平:万老的博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铁道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及铁道工程系系主任,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速铁路轨道四川省科学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王顺洪:最早捐款人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第一年师从万老,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并获四川省优秀教师,铁道部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刘振刚:万老第一位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及岩土工程研究、设计、施工和监理。90年代末成立成都恒丰土木工程技术咨询公司。

刘学毅:万老的博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铁道部中青年科技拨尖人才。

李成辉:万老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务委员会轨道管理学组委员,四川省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委员。

赵刚:从事铁道工程材料方面研究,1990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专业,94年毕业后,先后进入国企、外企工作,期间参与京津高铁的筹备建设工作,目前自己创立公司进行土工合成材料方面的研发销售等经营活动。

赵国堂:万老的私淑弟子。曾任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12年3月被任命为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高亮:万老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市轨道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内著名的轨道学科专家,主要从事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轨道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郭建平:万老的硕士研究生,北京市政公司教授及高工,多次获北京市重大建设项目组织部表彰。

寇忠厚:万老的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监理公司总工程师,获中国铁路职工的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曾总编《监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