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已有40处历史建筑纳入保护名录

22.01.2016  12:06

 记者日前从市房管局获悉,成都市第四批、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已经由市政府批准公布,其中,位于中心城区的通锦中学老宿舍楼等6处老建筑被列入成都市第四批保护名录,位于郊区(市)县的谢家大院等14处老建筑被列入成都市第五批保护名录。

   第四批6处历史建筑

  大多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

  据了解,此次列入第四批保护名录的6处历史建筑修建年代以近现代为主,大多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各异,既有苏式风格的校园建筑,如通锦中学老宿舍楼,也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的老院落,如隆兴街42号民居、红石柱横街10号四合院等。从分布情况看,这6处建筑分别位于金牛区和锦江区,其中,广东会馆、章华里老宅院、马家巷老宅院3处均位于大慈寺街区内,与大慈寺街区内的其他老建筑构成了一个历史建筑群落,保留并传承了老成都的街道传统文化。这6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如兴建于民国初年的广东会馆曾是成都地区广东籍人士聚会的场所,承载着“湖广填四川”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宝贵记忆,也是研究广东籍商人社会生活的样本。马家巷老宅院作为大慈寺街区内保存较完整的禅院,是大慈寺佛家文化的见证者和继承者。隆兴街42号民居作为主城区内留存不多的、保存较完整的川西民居院落,对研究清末民初成都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以及民居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批历史建筑14处

  首次延伸到郊区(市)县

  第五批历史建筑分布于成都市14个郊区(市)县,涵盖了民居、公馆、茶馆、名人故居等丰富的建筑类型。从建造年代看,大致包括明代、清代、民国3个年代区间,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始建于明代中后期的观音阁老茶馆。从建筑风格看,既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公馆建筑,如伍培英公馆,也有以谢家大院、陈家大院、邓氏祖宅等为代表的传统民居风格建筑。这14处历史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如位于龙泉驿区的谢家大院系客家人谢氏家族住宅,为研究客家移民文化、宗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样本。位于蒲江县的余家老宅院系余氏家族的宅院,据《铁改余姓总谱》记载,“铁改余姓”已有640余年历史,余姓的祖先是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第五代嫡孙铁木健的后裔,该建筑为研究蒙古族迁居四川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实物参考资料。

  记者了解到,此前,成都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这两批历史建筑公布后,实现了每个郊区(市)县至少保有一处历史建筑,真正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历史建筑保护格局。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5批共40处历史建筑纳入到了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本报记者 李凌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