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产业聚合力 户户都有增收门路

10.01.2018  10:02

 

□记者 刘佳
    小凉山彝区是我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以马边县为例,该县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贫困程度深。马边县扶贫移民局统计数据显示,多轮识别后,该县最终锁定贫困户10188户43021人。2014年起,经过四年时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截至2017年底,已退出省定贫困村51个,脱贫25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45%;剩余省定贫困村44个,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咋个啃?日前,记者走进马边县,进行了走访。
    精准发力深度贫困攻坚战已打响
    “作为深度贫困县之一,马边贫困程度深、面广,要消除深度贫困,就是要实现从‘一步跨千年’到与全省同步致富奔康。一方面马边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脱贫攻坚压力大,另一方面,贫困户因病因灾致贫、低保五保等群体比较多,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此外,精神脱贫也任重道远,要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马边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袁英琼告诉记者。
    近年来,马边围绕脱贫攻坚,结合自身实际,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找准发展定位,整合各类资源,长短结合,创新“参股经营、合作联办、返包倒租、注资参股、借养还养、自建代养”等六大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实现“乡乡都有产业园,村村都有合作社,户户都有致富路”。
    以“参股经营”为例,马边整合集体经济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等,参股已建成项目的经营环节。企业承诺按照参股资金保底分红前提下,将每年经营性收入纯利润按股权量化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实现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持续增收,带动脱贫奔康。目前,劳动乡柏香村已开展试点,通过楠峰休闲山庄进行参股经营,投入100万元资金,在保底分红的前提下占股16%,预计可实现分红10万元以上。
    “聚焦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近年来我们创新实践了‘一亩茶’‘一棵树’‘一头猪’的增收路径,目标明确,取得的成绩也很不错。”劳动乡福来村村主任周恒志介绍,“福来村共有村民2000余人,争取到2018年底实现每个村民人均养殖1头生猪,发展1亩茶园,种植1亩核桃,1头猪年均有1500-1800元纯收入,1亩茶年纯收入有3500元左右,一亩核桃保底收入为3000元,每个贫困户一年就能增收8000元左右。

  汇聚合力瞄准长期稳定增收目标
    向深度贫困“宣战”,需要充分发挥各界力量、凝聚强大合力。2017年8月我省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意见》要求,推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发挥党员、致富能人的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互帮互助携手奔小康;统筹各方力量参与扶贫等。《意见》明确,将评定一批当地带动能力强、成效好的省级龙头企业,筛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组织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联建产业基地、发展一村一品,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
    2017年上半年,在马边“百企进百村”活动中,华兴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正兴与大竹堡乡白岩湾村48户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彭正兴前后4次走入这个贫困村,探寻该村的脱贫增收之路。
    “贫困地区有了增收门路比什么都强。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村特别适合种植乌梅。后来我们指导农户嫁接最优质的乌梅,在企业带领下,开展免费技术指导,聘请专家来指导,得到了当地农户的大力支持,目前乌梅已经发展到2000多亩。有不少农户担心销路问题,我们做了承诺,乌梅投产后,企业将统购统销,确保农户们能够稳定增收。”彭正兴说。
    “在带动彝区发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十分明显。只有发挥好社会力量,才能让贫困村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心愿得以实现。”袁英琼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