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提醒:黄金周出游警惕四大安全风险
“什么是户外?家门外面就是户外。当你打开门走出去的时候,就要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京南分队队员、资深“驴友”张健会在很多场合,跟朋友们分享这个认识。
国庆节长假到来,出游、回家、探亲客流叠加,出行人数呈井喷之势,多地相关部门发布出行预警、提示。多领域业内人士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多个真实而惨痛的故事,并提醒人们出游须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驴友活动“不是玩命”
张健常参与山野搜救,同时也在很多驴友户外活动中担任领队。得知《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主题是出行安全,张健给记者讲述了两个发生在“北京之巅”的真实故事。
2013年9月,张健关注到,有驴友在网上发起一个爬海拔2303米的“北京之巅”——东灵山的活动。看到这个活动,他“心里一紧”。
2012年12月底,张健的两个驴友朋友登山时遭遇强冷空气,气温降至零下20度。两人下山时迷路,虽经多方搜救,但遗憾的是,两人被找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发生意外的地点正是‘北京之巅’。”张健回忆。
爬山强度大,岔路多,领队没有爬过东灵山——张健担心再次出现意外,于是推掉自己的其他安排,义务加入这个团队担当领队。
活动当天是晴天。“大家是出来玩儿的,不是出来玩儿命的。”出发路上,张健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让驴友们非常震撼,随后他开始宣讲户外知识、注意事项、天气、线路长度和强度、行走规则、手台通联方法等内容。他发现有人没带雨具等户外必备装备。
爬到山顶,他观察到,可能出现强雷暴天气。他马上通知队伍下山折返,听到他的预警,很多人的反应是“我再照两张相”,“我再玩儿一会儿”。这时雷暴夹杂着冰雹袭来,驴友队伍下撤得非常狼狈。
驴友们上车集合清点人数后,张健发现了更紧急的情况——少了一个人。张健带上其他几个领队返回寻找。由于体力消耗大,走失的驴友体力不支,被找到时已接近虚脱。当晚12点,车辆回到北京市区,比原计划时间迟了4个小时。
“我之所以加入蓝天救援队,就是因为看到最近几年,户外活动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有太多惨痛的教训。”张健说,“领队和驴友的水平都参差不齐,组织相对松散。参与的人太多、太无序,出事故的情况也随之增加。”
驴友的行动与旅游者不同,驴友往往去景区的边缘地带,甚至更偏远、没有开发过的地方。张健介绍,将户外活动看成踏青、郊游,觉得自己是在体验、感受大自然,这是驴友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
驴友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危险就会近在咫尺。张健总结,驴友常见的没有做足安全“功课”的情况主要有三类:没有经验,临时起意参加活动;被朋友拉入活动团队中,而朋友没有尽到安全事项告知义务;没有认真阅读活动注意事项、遗忘注意事项、装备不够齐整。
除了安全知识储备不足,对驴友户外活动的性质认识也存误区。张健介绍,大多驴友活动采取AA制,结伴出行,自驾游的形式,有团队有商业领队,赚取一些车票钱。
“我有领队,跟着领队走,领队收了车钱,签了合同,领队应该照顾我。”张健介绍,这是驴友常见的认识误区。与旅行社活动不同,驴友活动只有结伴出行协议,领队是召集人,组织形式较为松散,权利义务并不明确,网站上发起的活动往往还有免责条款。
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驴友有两类:经验丰富的老手和毫无经验的新手,前者容易大意,后者容易轻视。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水上救援分队队长周亚辉说,出行一定要注意跟靠谱的领队,做好功课,带足必要的装备,了解紧急救援电话,将行程告知家人朋友,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