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推动沟域经济发展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18.05.2023  15:51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8日电 (刘燚)“最近天气暖和了,草也开始长了,我们平稳的度过了这个春天。”近日,壤塘县宗科乡伊冬村村民王赶着牛群回家,对放牧人而言“秋草殆尽夏草未生”的春天无疑是最难度过的,如今天气渐暖新草发芽,王托欣喜地说。

  今年43岁的王托,在壤塘县也算是小有名气,年初刚被壤塘县委、县政府授予致富带头人的称号。曾经的王托与大多数村民一样,靠着种地、打零工、挖药养活着一家人,但身为小组长的他,在历经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看见了周边产业振兴的案例后,他也萌生了做产业的想法,面对技术人才少、单打独斗难、规模性发展受制约等多个问题,“抱团取暖”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逐步在他脑海中形成。

  2020年,王托承包里村里75亩土地,成立了伊冬村合作社作为宗科乡首个合作社成立。当时已40岁的德尔卓玛与其他5位居家妇女在王托鼓励下成为了合作社的元老,且得到了乡村两级的大力支持,期间免收租金费并由政府免费提供种子肥料,还根据政策发放相应补贴。

  轰隆隆、轰隆隆.....耕地机不停翻滚着沉睡的土地,可常年未开耕的硬土碎石却给合作社上了现实一课,几台耕地机纷纷瘫痪。王托自嘲道当时连地都耕不好,还是受到了不少村民质疑。为此,王托还专门学了修机器的技术。2020年,合作社喜获丰收,青稞1000余斤、油菜3000余斤,合作社在土地种植上迈出了第一步。

沟域里的蜜蜂养殖。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但王托不想止步于此,位于大山深处的伊冬村地广却分散、难以连片,想将种植业做大几乎不可能。于是,他便开始思考自家的合作社能否围绕比利沟做文章走一条农畜齐头并进的沟域经济新路径。2022年,邻近的石里乡下大石沟村搞起了养蜂,让王托嗅到了产业发展的苗头。当年,合作社也成功引进蜜蜂200箱,实现2000斤蜂蜜产量,社里经营的产业也逐步向着他期望的多元化发展。

  近两年来,壤塘县大力鼓励产业发展,多次组队带领全县像王托一样的致富带头人前往黑水、广元、西安等地考察学习蜜蜂、木耳等产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我不太会写字,只有用录音笔录下来,”王托说,每次回来之后他都要将录音反复听记,直到把这些技术要点吃通透。

棒木耳菌种蓬搭建。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壤塘县委围绕“4332”产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沟域经济带,5万棒木耳作为政府新引进的产业落地伊冬村,由王托带领的合作社承包经营,他们将把从外面学到的技术现学现用,以合作社务工形式招纳更多本地村民参与经济带建设。

  同时,王托的目光盯上了山上大片的草原,苦于没有放牧的经验,他决定先拿自己做实验,他出资16万元入股伊冬村比利沟牦牛繁养场。2022年的冬天,王托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搭在了草原上,探索发展牦牛产业之道。

  “起步三年比较难,合作社赚了20余万,我准备这几天分红鼓励一下大家。下一步我想进一步扩宽土地承包面积,并把增加蜜蜂养殖增至1000箱,实现多产业全面发展,扩大合作社规模。”山上畜牧业蓬勃发展,山下农作物迎春新生,一条沟域经济带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一副产业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伊冬村徐徐展开。(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