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需要长期制度建设(民生观)

24.03.2016  11:05

 

  防止收入差距扩大,实现持续增收,需要锲而不舍地进行长期的制度建设

  

  中国将会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期间传出来这样一个消息,而且说这话的是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虽说专家判断,一家之言,但小伙伴们听到后都很开心。

  不过,也有人质疑:“我总是拖后腿,怪不好意思的”“真的假的,不会又要被平均吧”……

  类似声音,每当统计局发布收入数据的时候,也会出现。虽说没人嫌自己钱多,但是对增收的前景,很多人并不太乐观,信心不足,也是实情。

  毕竟,在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而且某些领域收入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高收入的预判并不足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因此,要防止收入差距扩大,实现持续增收,还需要锲而不舍地进行长期的制度建设。

  首先,这些年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人工资性收入得到提升。所以,增加就业岗位、均等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参与率始终是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途径。不过,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实质性缩小,不是立等可取,而是有赖于一系列劳动力市场制度,如劳动法规、最低工资、工资集体谈判等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其次,政府不断出台的民生政策已取得良好效果,但政策效果有被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所抵消的危险。因此,改善收入分配政策应更多地转向消除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响,实现机会平等。

  第三,更加包容和均等化的教育是缩小收入差距、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办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制约了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步伐,因为创新战略和经济全球化对低技能劳动者是排斥的。只有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保证所有劳动群体的人力资本不断提高,才能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最后,蛋糕的分配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蛋糕的大小,因此保持经济增长的适宜速度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目标。实施再分配政策时要依照法律规定有效调节高收入,培养中等收入者群体,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