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土地资源,增强农村活力——农村土地改革的“通川样本”
刘鑫
12月17日,冬日暖阳映衬下的达州市通川区金石乡跑马村,当地3组村民田守富正在由返乡创业者屈墨搞起来的养殖园里忙碌着,虽然额头上挂满了汗水,“可我们是越干越有劲儿!为啥子?因为土地确权颁证之后,以前的撂荒地现在成了致富田,脱贫致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是省委、省政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改革难点,在土地;农民诉求,盼增收;两者间有机结合,才能发动起脱贫致富的引擎。
近年来,作为达州市的中心城区——通川区,自2012年8月始,被确定为我省首批42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区)之一,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通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通川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并开通区、乡两级确权登记工作咨询服务电话专线23条,印发《致全区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7万余份。同时,在财力薄弱、财政吃紧的情况,区委、区政府落实专项资金2268万元,并纳入2013年、2015年区级财政专项预算安排;为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和确权登记办公配置数字专线23条、服务器5台、电脑29台,摄像机1台、高拍仪13台、投影仪2台……
现如今,全区19个乡镇、210个村,1630个组,8万余户农户的农村承包土地完成了公示确认和承包合同重新签订,农户确权登记率达99.26%,行政区划调整前的41624户农户吃下了 “定心丸”,他们心里有底、脱贫在即、致富有望 (新划入农户2016年3月前后拿证)。
关键词:技术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没有前车之鉴,我们就自己‘麻起胆子闯’,为了保障农民财产权益,苦点儿、累点儿,也没啥】
2012年8月,通川区成为四川省42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区)之一,原辖区10个乡镇、94个村、623个村民小组;2014年8月,通川区行政区划调整,共辖19个乡镇,幅员面积886.4平方公里,国土 “二调”耕地面积46.7万亩,农业人口共计32.3万人,涉及二轮承包土地的村 (社区)210个、村 (居)民小组1630个……
由于技术含量高、量大面宽、矛盾纠纷复杂、加之时间紧、任务重……这些因素让通川人清醒地认识到,土地确权颁证,盘活“沉睡的资本”,不能等也不能拖。但归根到底,到底应该怎么做?
“经验,咱没有;技术,咱不懂;操作,就更不上了。可我们就是横下一条心,要干,就要干好。”通川区农业局分管负责人掷地有声。同时,通川人有着川东北地区特有的实干作风,“要嘛不干,要干!就得拿出样子,干好!”
仅以航拍摸底、确边定界这一项为例,作为川东北丘陵地带的通川区,山高林大,农户承包地小而分散、相互交叉,清晰的影像和精准的几何精度是外业调查的先决条件。按照相关要求影像比例尺达到1:5000就可以了,而这显然不能满足确权颁证工作的需要,“这么拍出来,农户的田地边界根本无法确定”。
因此,该负责人介绍到,我们按照农业部规程要求,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定沿达州环城路沿线33个村按1:500比例尺、其余区域按1:1000比例尺,采用大飞机数字真彩色航空摄影调绘法,对原辖区进行了航空摄影。埋设了C级、D级、E级基础控制点,制作优于0.1米分辨率数字正摄影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确保了作业技术质量”。
真抓实干显成效,创新谋划谱新篇。通川农村土地改革开始向新台阶奋进!
关键词:创新
【农村土地确权,因为年代问题,时间长、跨度大,往往扯不清,我们的做法是‘以无争议的农户二轮承包现状为基础,以农户公示确认为登记准则’,公示公开】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也不少。
“比如谋划软件设计、开发等等,往往一项工作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我们就静下心来,请教专家,甚至是 ‘土专家’,搞明白为什么必须建立‘确权登记管理系统’,必须档案管理电子化等等问题。”通川区农业局分管负责人说。
农村的土地,自家有多少?面积有多大?具体在哪里?怎么来证明?等等问题,对于农民而言,可是件大事,弄不清、说不明,那可是要出问题的。
然而,在我省部分农村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田地托人照料或者干脆撂荒,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物是人非,这块地究竟是谁家的?除了那些年农户之间私底下的 “口头协议”,似乎再也找不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样矛盾纠纷就来了。
很显然,这不行!
面对难题,通川农业部门经过反复实地论证,并结合当地村民意愿,创新按照“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分类处置、保持稳定”的原则,开展确权登记。
首先,把好户主关。确定户主及其共有人,由户主本人填写户主声明书、委托书;其次,把好基础信息关。以当地派出所记载的农户家庭成员信息为依据,结合有关政策法规核实家庭承包“共有人”信息,用统一印制的农户承包地调查摸底表,以当前农户家庭实际承包的地块信息为准,填制农户承包地信息,确保农户基础信息一户一档;最后,从农业战线上抽调12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成基础信息审查组,村组干部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做好数据录入工作。邀请区档案局全程参与指导档案工作,制作了村组颁证人员工作专用手提袋7000个、档案盒15000个、档案袋165000个,并专门开发了一款农户基本信息登记和录入的软件,利用暑假等时间,组织29个大学生,逐一录入,确保了所有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还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向农民宣传解释确权登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该负责人举例介绍到,比如法律规定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农村土地。老百姓就很容易理解成有血 (亲)缘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但实际意思却是一个户口本上的家庭成员,“还有涉及到法律规定的执行时限、大稳定小调整、生不添死不退等等,我们都跟老百姓说个清楚、道个明白”。
关键词:实干
【农村一线工作搞土地改革,情况复杂,传统习俗难改,要学会给困难‘梳辫子’,用真诚换真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因此在确权颁证上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不满甚至是对立情绪。为了在最后签字环节,做好克难攻坚的准备。通川农业部门加班加点、亲力亲为。
2013年春节前,为了完成采购招标工作,用1个星期,完成挂网公告;2013年2月,在成都抽取评标专家,最后还差一名专家,农业局领导连夜奔走,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这位专家的心,完成任务……类似这样强实干,敢于攻坚克难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而在最终签字确认环节上,难度更是不小。
“农村传统习俗不少,在我们这样的川东北地区更是常见,尤其是妇女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谈及最后的“签字难”问题,通川区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告诉笔者。
比如:双龙镇石马村2组村民李秀英,因她家在二轮承包分土地时,有近5亩土地是按0.3亩分给她家的,现在按5亩或0.3亩给她确权,她都不满意,最终通过宣传政策、讲道理,她自愿选择了一种签字确认;檬双乡黄龙村3组田小琴、杨秀覃、杨银三兄妹,因离婚女方(杨秀覃)未得到土地份额问题,多次产生家庭、家族纠纷,区农业局组织调解,最终用“父母的承包土地及自留地由三兄妹平分”等方式,打破传统习俗,自愿签字确认,等等。
不仅如此,“签字难”还具体体现在另外两方面:首先,目前农村大量农户外出,代签字不可避免,但代签极易成为今后解决矛盾纠纷的关键性障碍;其次,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填表难,有的甚至连写字、确认基本信息都困难。
怎么办?
该负责人介绍到,针对“代签”,我们利用农户对身份信息的敏感性,要求农户和代签人都要提供身份信息证明材料并“谁签字、签谁名”,这样既能保证农户的参与率和真实性,又避免了埋下隐患;针对 “填表难”,我们就和作业单位商量,开发了一款农户基本信息录入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准确性,方便了录入和导出;最后,在公示阶段,采用在矢量图上叠加影像图的办法,农户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承包地,确认签字工作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全区共解决各类土地纠纷1602余件,其中区本级解决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纠纷96件,及时扫除了工作障碍。
从无到有,通川人思想笃定、上下联动、行动迅疾,用创新引领实干,用实干换取真情,用真情赢得真心,国家农业部承担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领导和专家,省农业厅以及全省部分市州农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多次来通川区专项调研,并高度称赞。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通川区朝着现代农业方向,脚步走得稳、迈得实,激荡起特点鲜明的通川节奏,形成了农村土地改革的“通川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