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发现家族墓地 “独栋别墅”式宋墓见证川南繁华

08.10.2014  21:36

M4陶俑组合

  墓门处威风凛凛的武士     支撑棺床的大力士(图片由四川考古研究院提供)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吴晓铃)近日,成贵高铁项目在宜宾屏山县的前期考古中,发现大型家族墓地。考古工作人员在抢救性发掘时,出土了形制巨大、如“独栋别墅”的宋代石室墓,并发现大量精美陶俑。这些把墓主生前生活场景一一镌刻的墓室,生动再现了宋代川南的繁华和富庶。

        墓室豪华如“独栋别墅

        据介绍,这片家族墓地面积有5000平方米左右。当考古工作人员对高铁经过的4座墓室进行发掘时,也不禁被这片豪华的石室宋墓震惊。

        考古现场负责人刘志岩透露,一般墓室往往只有两三米长,但这里的一处墓室,高近3米、宽两米多、进深达到6米,宛如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墓室全由巨石砌成,且墓门被5块单体重约1吨的条石封住。当用吊车移开巨石,一座气势恢宏的地宅呈现眼前:墓门左右,分立着两尊雕刻栩栩如生的武士浮雕像。墓室中央,几个石雕大力士托起了石质棺床。棺床上以及墓室壁龛里,尽是精美的花鸟瑞兽等雕刻。

        更让考古人员惊讶的是,墓室后龛还雕刻了一座“妇人启门”雕像:一个丫环倚门而立,仿佛正欲打开大门迎接主人归来。环顾墓室,石头上还雕刻了廊柱等木建筑的结构,甚至墓顶还雕刻了一处藻井以及加盖了人字形屋顶,活生生一座宋人宅第。墓主为避免墓室积水,还别出心裁地在棺床两侧开凿了两道水沟,让积水得以排出。

        见证宋代川南繁华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发掘中,考古人员还从墓室淤积的泥土里发现了100多件精雕细刻的陶俑和十几件色泽莹润的瓷器。刘志岩说,川南泸县也曾出土大量雕刻精美的宋墓,只是由于盗墓严重,鲜有出土器物。而这片宋墓里,陶俑及瓷器从壁龛滑入淤泥中,侥幸躲过了盗墓贼。这些陶俑有形态各异的文官俑、伏地俑、人首蛇身俑,大多高约1尺,小的则只有两三厘米高,尽显精致。而随葬的瓷器,则囊括了碗、碟、花瓶等各种。记者看到,这些瓷器即使历经千年,仍然保持了莹润的色泽。

        十几年前,泸县发现的大批石室宋墓,曾经引起轰动。如今宜宾再度发现豪华宋墓,与其究竟有何联系?刘志岩认为,这与宋代川南富庶关系紧密。北宋商业繁华,而得益于长江水运的便利,川南一带商业相当繁盛。此外,川南盛产稻米、酒、茶,因此潼川府(泸县为首府所在地)在宋代盛极一时,显贵云集。刘志岩说,尽管墓室里发现的铭文还尚未识读,“但从墓室规模来看,墓主至少是一个身家显赫的大地主。”至于为何要大张旗鼓修建豪华墓室,则缘自把生前奢华生活带入来世的美好愿望。把“妇人启门”刻进墓室,暗示的往往就是假门之后,还有庭院或者房屋,借此说明墓主家业之兴旺。

        刘志岩说,这片家族墓地中,宋代石室墓规格远远高于后期明代墓。联排修建的明代墓室如果说是“联排”,那单独开凿、规模巨大的宋墓无疑“独栋别墅”。它们的出土,对于研究宋代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延伸点击:

        “妇人启门”:这是中国墓葬艺术中的一个常见形象,因启门之人多为女子,故名。雕塑中,一位女子从一扉关闭、而另一扉微微开启的门的缝隙间露出半身,向外探望。

        当前学界对于世俗墓葬中的妇人启门图研究较为深入,流行如下几种解释:妇人半倚门扉,小心察看,暗示门后有庭院、房屋,寓意主人家大业大,殷实富有;启门者为仙境使者,引领来人前往仙境;古人相信,当人过世后,会重新经过一扇门转世回到人间,除将人领往仙境,守门的妇人还可将人重新送还人间,转世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