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升级“景区” 清明“祭扫”“踏青”两不误

07.04.2015  10:35

        【解说】如今,清明小长假已经不仅仅是专为祭扫而设的节日,还成为民众出游的好时机。趁着三天小长假,有很多民众边祭扫边出游,与亲朋好友结伴踏青,场面颇为壮观。

        【解说】在四川省成都市文殊院,来自山西的游客张女士告诉记者,此次返乡祭祖,正是陪同家人游玩四川的好机会。

        【同期】

        (山西游客张女士)

        我们就是提前几天去上坟,然后现在不让点那些东西山林起火,我们就是买的鲜花,把假期弄出来再到这面转一转。四川这的风景太多了,三天我觉得不够用。

        【解说】来自成都的杨红军,回家扫墓之余,不忘慰问老人。

        【同期】

        (成都市民洪杨军)

        清明假期准备回老家,回老家扫墓再随便看一下,放几天假,回去看一下老人,平常上班忙没有时间回去。今天出来在这儿转一下,明天就回去扫一下墓。

        【解说】除了人们出游,在上海青浦福寿园,一些人文气息浓厚的公墓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旅行团经常驻足的景点之一。

        【同期】

        (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伊华)

        甚至于在马来西亚、香港、澳门还有新加坡当地的旅行团会把上海福寿园作为上海一日游景点之一。

        【解说】据悉,上海青浦福寿园早在2000年就开始打造人文纪念公园,目前已有逾800位知名人士艺术雕塑墓,在入驻的名人中,包括有蔡元培、张元济、陈望道等社会名流等。

        【解说】对于如今墓园的“景区化”升级,不少市民表示明显感觉到了这种变化。

        【同期】

        (上海市民邹先生)

        感觉很好啊,这里环境挺不错的,这里算绿化面积都是很好,(墓园同时是景区)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而且这里拍照的都很多,那些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拍照也很多,这个挺好

        【解说】不过,把供逝者家属瞻仰凭吊的地方当做游览地,甚至当景点去参观,也有市民显得无法接受。

        【同期】

        (上海市民冯女士)

        它人文气息蛮浓重的,到这里来确实是有一种心里面比较宁静的那种感觉。可能年轻人比较能够接受专门作为景点来游玩,可能我们不大会选择这里。

        【解说】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伊华表示,目前对于墓园向景点“转型”,并没有统一的准入门槛,但人文纪念公园和传统的休闲娱乐的公园,还是有着本质区别,而墓园的景区化,国外也早有先例。

        【同期】

        (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伊华)

        外国已经有很多的墓园已经成为全世界旅游景点,比方说法国的拉雪兹它每年到达拉雪兹的游客有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