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堵保畅多方发力 成都创建文明公交都市
成都市一环路牛王庙路口,直行待行区
多举措提升城市通行能力 制图 王雪
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公布了2016年度第一季度中国“堵城”排行榜,首次揭示了Top60榜单。榜单显示,成都跌出“最堵城市”前十,退居第20位。
近年来,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缓堵保畅”?未来又将带给成都市民哪些交通便利?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多个部门。
路口资源集约利用
21路口实行“直行待行区”
随着成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非机动车流量巨大,交通出行压力日益增大,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85%以上路口处于饱和状态。而路口作为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既是交通管理的难点和交通的冲突点,也是缓堵保畅的突破点。为此,成都交警在中心城区部分机非时空分离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通过对路口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以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达到了时空的相互转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路口的有效时间和空间,实现了路口资源的集约利用。
2015年1月至今,我市中心城区陆续在八宝街路口、牛王庙等21个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从运行一年多的效果看,上述路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秩序得到较大改善,有效延缓了高峰期路口车辆排行长度和通行压力,平均每个路口每小时能多放行500~600辆车,每小时平均通行能力提升约10%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左右,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通行能力提高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40米左右。”市交管局科规处优化科科长周伟潮介绍,设置“直行待行区”,相当于利用交通组织手段为每个路口拓宽了一条直行车道,路口通行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
下一步,成都交警梳理了80个具备条件的路口,今年将再选择20个路口设置“直行待行区”,进一步提高路口精细化管理水平。
推进短平快工程
完成10大堵点“微整形”
“拥堵是城市发展的通病,我们感受到成都在不断改善。”余枫是成都高新区一名创业者,常常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差,“领略”过多个大城市的拥堵。“这两年成都在不断变好,特别是地铁修建和一些堵点的整治,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顺畅了很多。”余枫的感触有据可依,从去年5月开始,为深入推进“交通先行”战略,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缓堵保畅工作,成都市交管局与市城管委、园林局等合作,选取了10个交通拥堵情况较为特殊,且能够通过一定措施予以缓解的路段或路口,逐步展开“短平快”堵点改造。同时全面清理超期、超时限占道施工行为,优化施工方式,减少施工对道路的影响。
“所谓‘短、平、快’是指花钱少,见效快,施工期间影响小的局部工程改造措施。”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堵点改造包括拆除绿化带、取消公交车道、新增左转待转区、增设左转车道等,利用“短平快”的微创手术对中心城区的新老堵点逐个击破的举措。“主要利用路网的力量实现堵点疏解的思路,这是我市交通管理新常态下的新思路。”
据悉,目前蜀都大道北打金路口、一环路磨子桥路口、东大街油篓街路口、老南门跨线桥下黉门后街路口等10个路口已经完成改造工作,在实施“小手术”后,大大缓解了区域道路交通通行压力,缓堵已初见成效。
轨道交通加速成网
3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开通
多位城建专家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上,公共交通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据了解,我市的目标是“创建文明公交都市”,即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有轨电车、社区巴士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比例不低于80%。
市建委介绍,我市今年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很多市民期盼的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今年就将正式开通运营。同时,我市还要加快推进在建总里程266公里的地铁1号线三期、3号线二三期等工程,加快IT大道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和相关前期工作。2016年在建地铁项目总里程预计将达376公里,创历史新高。
进入2016年,我市还将构建中心城区“三环十六射”快速路网体系和“一环八射”快速公交网络,使得城市路网密度达到5.2公里/平方公里。通过完善路网结构体系,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努力建成“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市民以后进出城将更加快捷方便。
“环+放射”型快速公交线网
多条BRT进入规划或建设当中
自从二环高架上的快速公交运行后,许多市民也尝到了出行便捷的甜头。市建委介绍,成都市正在打造一张“一环八射”的“环+放射”型快速公交线网。其中的“环”是指二环路高架,目前其快速公交已建成通车。至于放射性快速公交,很多还在规划之中,部分已开始建设落地。如凤凰山高架桥、高朋大道至剑南大道通往华阳的快速公交BRT线路、日月大道、成渝高速入城段和红星路南延线等,“尤其是红星路南延线,现在能看到道路右侧留了一条BRT通道,只是还没通车。”
市建委介绍,通过站点融合,实现多种公交方式一体化快速换乘。根据规划,中心城区2020年后,围绕地铁、快速公交站点等,将形成300多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目标是做到极致,达到‘零换乘’。”常规公交也将进一步提升优化,配置车辆将由目前的1.1万辆增加到未来的1.5万辆。
成都商报记者 张肇婷 辜波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