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启幕 柳街薅秧歌实景演出

19.06.2016  20:3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张雪婵) 6月18日,都江堰市柳街镇举办“新诗百年田园诗歌主会场纪念活动暨2016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这是中国诗歌学会与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联合发起的“新诗百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第一站。本次诗歌节由中国诗歌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堪称2016年中国诗歌盛典。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程步涛,朗诵家瞿弦和,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诗人刘小放、雷霆、蓝蓝、扎西才让、周所同、谭继和、祁和晖、何开四、曹纪祖、周啸天、马培松、蒲小林、雨田、蒋雪峰、蓝晓梅、龙克等共同见证了这一诗歌盛会。

   诗意田园 百位农民边唱歌边薅秧子

  自李冰率众建成都江堰的两千多年来,柳街镇一直是位于川西坝子腹地的一个田园小镇,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边劳作,一边娱乐,于是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柳街薅秧歌。不久前,柳街薅秧歌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月18日清晨,柳街镇金龙村的大片秧田里,百余农民拿起竹竿,挽起裤脚,走进齐膝深的秧田,一边用古老的农耕方式薅秧,一边唱起了代代相传的薅秧歌:“黄鳝出洞尾巴摇,你唱秧歌我来解,天上唱完唱地下,一家一家唱起来。”“唱起来,唱起来,唱段刘备卖草鞋,张飞卖肉又卖酒,关羽推锅豆腐来。”这方唱罢,那边又响起了歌声:“唱得高来对得高,光数城墙没数包,光数筛筛没数眼,光数耕牛没数毛。唱歌要唱童子声,这坝那坝有人听,这坝那坝人听见,洋雀过山远传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和游客纷纷陶醉在村民们的原生态歌唱之中。

  除此之外,本次诗歌节还有“湖畔的山语”青城湾情景民乐听享会、“文化的延续”中国田园诗歌讲习、田园诗歌小镇采风、“结缘诗乡”柳街种诗活动、“诗思泉涌”现场赛事会等。

  为了让广大游客参与其中,活动在四个分会场,分别设有民俗文化展示区、国学体验区、亲子互动游玩区、养生休闲体验区,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柳街诗乡文化,体验农耕生活,领悟田园诗意。

   新诗百年 读者投票选出最喜欢的田园诗歌

  百年来,中国新诗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中间涌现了无数优秀的着眼乡村,描绘田园的田园诗歌,让田园诗歌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为了梳理百年田园诗歌,中国诗歌学会和北大诗歌研究院面向全国开展了“新诗百年·我最喜欢的百首田园诗歌”评选活动,活动邀请了叶舟、商略、唐力、简明、阳飏等20位当代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和诗歌报刊主编,每人向读者推荐10至20首优秀田园诗歌,然后在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新诗等网站与微信平台展示,由读者投票评选出心目中最喜欢的田园诗歌,按得票多少评选出100首优秀田园诗歌。并在诗歌节上通过各种媒体面向全国发布“新诗百年·我最喜欢的百首田园诗歌”榜单。

   诗意栖居 “我最喜欢的田园诗人”欢聚柳街

  本次活动,不仅以名家推荐和读者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新诗百年最爱,而且中国诗歌学会和北大诗歌研究院还组织著名诗歌评论家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方式,评选出十位“新诗百年·我最喜欢的田园诗人”——

  他们是扎西才让(代表作《格桑盛开的村庄》)、刘小放(代表作《庄稼院里的女王》)、流沙河(代表作《就是那一只蟋蟀》),饶庆年(代表作《山雀子衔来的江南》)、姚振函(代表作《在平原上吆喝一声很幸福》),海子(代表作《麦子》系列),痖弦(代表作《红玉米》)、梅绍静(代表作《她就是那个梅》),蓝蓝(代表作《在我的村庄》)、雷霆(代表作《官道梁》系列)。

  这十位诗人,长期以来,倾心书写乡村、书写田园和山水,为当代新诗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诗生根 中国第一个田园诗歌小镇落户柳街

  都江堰市柳街镇地灵人杰、风光如画、文风蔚然,杜甫、陆游、范成大等历代文人墨客多曾游历此地,在此题诗吟哦。2003年,曾诞生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早的农民诗社——柳风农民诗社。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诗歌之乡”,2015年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田园诗歌创作基地”,是享有盛誉的诗歌之乡、兰花之乡、川西水乡。

  在当天的诗歌节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程步涛还向柳街镇授牌“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据悉,目前国内以市、县为单位的中国诗歌之乡已有8处,而以田园诗歌为主题,以镇为单位的“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柳街镇是全国第一个。

   驻镇诗人 真正实现“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柳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田园诗歌小镇,而且还是第一个开设驻镇诗人的乡镇。众所周知,国内外有“驻校诗人”“驻厂诗人”“驻城诗人”,而“驻镇诗人”却是柳街首倡。

  柳街镇去年聘请了牛放、杨然、瘦西鸿、吕历、蒋雪峰为“驻镇诗人”,今年又聘请了羊子、凸凹、曾鸣等诗人,邀请诗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在柳街住下来,采风创作,用柳街的好空气“洗”肺、用柳街的河西话“洗”耳,用柳街的好风景“洗”眼,用柳街的生态食物“洗”胃,用柳街的历史文化“洗”心,在这里创作出满意的田园诗歌。驻镇诗人们纷纷表示,要经常来柳街采风,要多创作田园诗歌,做一个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