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岁修致四川总督降三级 "宫保鸡丁"纪念他
都江堰岁修,引发四川总督丁宝桢官降三级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
都江堰的河水灌溉着“天府之国”,历史上,都江堰每年进行一次的岁修有哪些龙门阵?“丁宝桢在任四川总督期间,大兴都江堰的水利整治工程。可没想到,这件造福一方、利国利民的事情,却也成为他后来连降官三级的导火索……”昨日,水利专家陈渭忠老师做客成都 “金沙讲坛”,“打捞”那些与都江堰有关的历史遗珠……
宫保鸡丁是由丁宝桢发明
昨日的讲座,陈渭忠讲的是都江堰与丁宝桢的故事。丁宝桢生于1820年,33岁考中进士,属于大器晚成型,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1876年,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一职时,老爷子都57岁了。”说起丁宝桢和四川的缘份,陈渭忠首先抛出了一道名菜——“大家都晓得‘宫保鸡丁’是四川的名菜。这道川菜上得百姓餐桌,进得国宴菜单的川菜,不过,你们知道不,这个菜的菜名其实就是这个丁宝桢有关。”
丁宝桢和宫保鸡丁有关?这个话题引起了听众极大的兴趣。陈渭忠慢慢道来:原来,丁宝桢人称“丁宫保”,“宫保”其实是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太子少保”等,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权力,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曾封其为“太子太保”,便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为“宫保鸡丁”,以此表达四川人对丁宝桢的纪念。
近13万两白银启动都江堰岁修
陈渭忠说,在都江堰离堆公园的“堰功道”上,都是历史上曾经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其中就有丁宝桢的塑像。“丁宝桢当时主持都江堰‘岁修’,为四川人民做了一件造福一方的大好事,但也让自己因此事宫降三级。”
岁修是都江堰特有的水利工程定期性的整治修理制度,因每年进行一次,故名岁修。都江堰的维修,分为岁修、大修、特修、抢修几大类,其中以岁修最为重要。岁修工程主要以“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为修复原则。“淘滩”,指淘挖淤积于内江、外江进水口河床的沙砾卵石。“深淘”指必须淘挖到规定的深度,为准确掌握这一深度,据传李冰曾在凤栖窝处河底埋有“石马”作标记,明、清又在凤栖窝崖下堰底放置“卧铁”为标记。“作堰”,是指修复包裹鱼嘴的金刚堤、飞沙堰,以及后来修建的人字堤等堰堤。
陈渭忠讲到,138年前的一次都江堰大修引出了怎样一桩天大的冤案。“丁宝桢来到四川上任时,都江堰已经年久失修。当时的清朝在经历了鸦片战争后,国库匮乏—没有经费,1827年—1877年,都江堰已经半个世纪没有进行岁修了。渠道垮塌淤塞,连年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丁宝桢带着一批地方官员前往都江堰考察,后又给朝廷上了奏折,光绪帝批准后,下令拨款修堰。
1877年12月,这场由丁宝桢牵头主持的岁修终于动工,并于1878年3月中旬竣工,耗白银12万9440两。“我粗算了一下,如果一两白银价值70元,折合人民币约906万元,这笔费用和清朝咸丰帝结婚大典花费相近。”
洪水冲毁堤岸 丁宝桢官降三级
在丁宝桢的主持下,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进行修理的都江堰终于启动了岁修工程。不幸的是,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给其引来一场大祸。“修复工程竣工后才2个月,一场特大洪水就把刚修好的人字堤冲毁成缺。刚花了大笔银子进行了岁修,结果就垮堤了。于是,朝庭上出现了对丁宝桢的许多质疑,怀疑是‘豆腐渣工程’、怀疑施工时改‘笼石’为‘砌石’的施工方案欠妥等,说什么的都有。”结果,丁宝桢被罚官降三级,而其2个下属也分别被罚银白银2万。
因都江堰岁修,身为“封疆大吏”的丁宝桢被官降三级,虽说后来被查确属天灾,洗清了“豆腐渣工程”的嫌疑,但丁宝桢也为此郁郁寡欢。1886年,67岁的丁宝桢死于四川总督任上。
在昨日的讲座中,陈渭忠为丁宝桢叫屈:“按照当时水利制度的规则,如果洪水超过了水位线,便确认属于天灾,而非地方官之责。都江堰岁修完成后遇上的那场洪水,水位线已经远远超出警戒线。”
为了弄清楚丁宝桢和都江堰的故事,陈渭忠还在故宫的文献堆中查阅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从中查阅到了丁宝桢的奏章、光绪的朱批、慈禧给丁宝桢的题字等历史资料。
这场讲述都江堰与历史名人的讲座,让听众们大饱耳福。其中,听众王琪女士便说,“一堂讲座听下来,作为一个生活在成都的市民,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环绕城市的这一条条河流了解得更多了。”
岁修、大修和抢修
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护保养已形成了岁修、大修、特修和抢修的机制。
岁修
每年岁末利用枯水
期对整个水利工程进行“体检”和治疗
大修
隔上几年时间,对整
个工程“全面体检”,并对长期水冲击形成的水平面下看不见的破损进行修理
抢修
如果水渠或者相关
工程出现毁损了,则进行抢修
■人物介绍
陈渭忠于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专业,1980年在成都水利局工作至退休。退休后这位水利专家“退而不休”,一直与成都的河流“打交道”,曾主持或参与编撰了 《成都市志·水利志》、《成都水旱灾害志》、《成都城市特色塑造研究》、《成都经济地理大辞典》、《成都河流故事》等书籍,成都河流的故事他如数家珍。为此,也被年轻的志愿者们称为“河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