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四川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成果结项情况报告

28.10.2013  18:49

2012年,四川省社科联成果鉴定中心共组织结项的研究成果31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7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2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完成结项的87项成果中, 7项获评优秀等级,47项获评良好等级,27项获评合格等级,免于鉴定2项,后期资助4项,优良率达69%。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已完成结项的228项成果中, 38项获评优秀,108项获评良好,72项获评合格,10项免于鉴定,优良率达68.4%。我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的完成率有了较大提升,而且优良率也保持较高水平。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部分优秀成果介绍
从今年的课题完成情况来看,我省学者承担的一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正确处理“小产权房”与农村地制创新》是四川大学杨遂全教授主持完成的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报告把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建立在科学的理论阐释基础之上,条理清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既有国外资料的比较分析作为重要的参照,又有立足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研究”。
《<公羊>学发展史》是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主持完成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该著为目前学术界所仅见的关于春秋公羊学史的研究专著,堪称体大而思精。特别是对董仲舒以及东汉何休的研究,极为系统而且完整,多有发前人所未发之处。如对于董仲舒诊释方法的揭示,对人们恰当理解董仲舒的思想,极有启迪作用。对何休《公羊解诂》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后代春秋学之影响的揭示,同样度越前人”。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基于成都"试验区"的实证分析》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郭晓鸣研究员主持完成的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经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由于土地流转而新出现的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更是奠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对成都市的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农户意愿和政府行为、流转与耕地保护和农民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等,并对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土地流转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对策建议。报告全面、深入、实用,是一篇很好的研究报告。”
宋元文章学研究》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祝尚书教授主持完成的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对宋代真正建立起来的文章学的界定有坚实的理据可以成立。其中尤其是强调了科举考试在当时的变革对文章学形成的决定性影响,把文章学从本质上理解为是中国科举史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这一观点是很有创新性的。成果的这一观点是别的研究未曾认真注意的,它亦成为成果在学术上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成果对宋元文章学所谈论的文章体裁、写作修善与文法修辞等方面的论述也都引证丰赡,叙述明晰、观点基本上都能成立。该成果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为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打开了一道新的视域,开阔了相关研究的历史维度和方法,对学科自身的研究工作的推进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是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杜伟教授主持完成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鉴定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受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我国未来耕地补充能力有限,耕地保护形式严峻。该课题,以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现状和未来耕地保护任务为研究背景,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进一步明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改革方向、切实提高耕地保护的实施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改革意义。”
《宏观政策制定的权力配置与效力控制——从转型期我国宏观调控运行的部分错位与失效展开》是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鲁篱教授主持完成的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在总结和借鉴既有法学和经济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并创见性地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权力配置与效力控制的五项基本原则以及七个方面的具体应对策略。而这些基本原则的提炼和具体应对策略的形成,又是建立在对我国宏观调控权利配置的主体梳理、缺陷分析、成因探讨的基础之上。故观点和结论的说服力较充分,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有明显的学术意义,对充实和改进我国经济法学在宏观调控部分的内容与观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省战略性资源开发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生态安全研究》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沈茂英研究员主持完成的201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决策咨询项目。该课题被省政府两位领导批示“社科院科研人员深入调研,提出五条建议意见要积极吸纳、研究。”“请省发改委认真阅研并用其研究成果指导实际工作。水电项目的评估,生态安全是必须的前置条件,要很严格的坚持”。
关于我省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情况的调研及建议》是省政协冯晓露同志主持完成的2011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委托项目。该课题被省政协领导批示“通过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和婚姻家庭现状分析,结合四川省新农村建设规划,给出了解决留守妇女婚姻家庭后顾之忧的可行措施,引导留守妇女可以更好她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探索意义。”
后金融危机时代四川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是四川大学纪志耿讲师主持完成的2010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鉴定专家认为“作者在对四川省成都市、绵阳市等相关单位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我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优势、目标、趋向,凝练了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四川模式’的概念。对农民工集中返乡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传媒媒体数字化转型研究——媒介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战略》是四川师范大学石磊教授主持完成的2009年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论述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转型,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战略转型。它不仅强调传统媒体在技术上与新媒体融合,还主张在组织构架和业务流程上进行重构和再造,构建起适应新的数字化时代的传统媒体发展模式。”
二、严格执行鉴定结项工作规章,进一步改进鉴定评审的方式方法
2012年,成果鉴定中心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中后期管理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国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规章、制度情况良好,进一步改进鉴定评审的方式、方法严格遵循双向匿名通讯鉴定程序,遴选鉴定专家专业对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遵循评审专家从全国规划办的专家库中遴选,实事求是地签署审核意见等制度。以前,我省社科项目研究成果评审与全国规划办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鉴定评审一样,采用双向匿名通讯评审。在执行过程中鉴定时间过长,双向寄评审材料时有丢失,要求重新补报材料,项目负责人对此有意见。鉴于此,2012年在严格执行双向匿名鉴定程序基础上,逐步改进评审方式、方法,将会议鉴定纳入鉴定评审之中。及时将成果鉴定专家意见反馈给相应的主研专家和课题组,帮助完善结项成果,提高成果质量。
三、成果宣传推广情况
积极加强与优秀项目负责人的联系沟通,组织我省获优秀等级的项目负责人踊跃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宣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的成果成果奖励政策,努力构建成果转化平台,制定优秀成果奖励措施,为精品生产创造良好环境。2012年,我省项目负责人踊跃向全国规划办《成果要报》供稿外,也积极向为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的内刊《重要成果专报》投稿。一批有观点、有数据、分析深刻、论述充分、对策性强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成果被《重要成果专报》采用,共计30篇,占总量的83%。我们将成果报送省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积极拓宽成果宣传推广途径,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四、未结项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成果鉴定中心审核的申请鉴定结项成果中,暂缓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项,其中,14项成果修改后复审,8项成果重新二次鉴定,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修改后二次鉴定26项。
对未能顺利结项成果,鉴定专家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成果研究深度不够,学术规范性不够;课题通篇无引文、注释以及参考文献;理论基础不足,重点不突出,研究深度不够;对策建议单薄,操作性不强;论述空泛,创新点不突出,结构不清晰,逻辑不清;研究内容脱离主题。
2012年,四川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加强成果的鉴定和结项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有许多需进一步改进之处。随着国家、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类别设置的增加,除年度项目外,如学科建设项目、白酒产业发展项目、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不定期申报,我省的各类项目的立项数在不断增加,这些都给我们的中期管理和成果结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我们将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及时改进管理措施,创新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管理,把加强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作为工作重点,以提高成果完成率和优秀率为目标,加大对优秀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力度,力求以更加快捷、有效的途径,不断扩大我省社会科学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