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穴位的敏化研究”重大项目启动会在我校召开

17.11.2015  17:55

11月16日下午,由我校梁繁荣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二五”重大项目“穴位的敏化研究”启动会在温江校区三会议室召开。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成都中医药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沈涛出席会议并致辞, 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张雄,四川省教育厅科技与研究生处处长潘力,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旭光,校党政办、科技处、发规处、针灸推拿学院的领导和项目骨干等四十余人出席和参加会议。

穴位的敏化研究”重大项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联合承担,牵头单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项目研究目标是在前期围绕穴位特异性和穴位敏化研究方向取得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转化医学理念,运用多学科方法和前沿技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针对穴位敏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从朔源理论、明确现象、揭示规律、阐明机制、证实意义等角度,揭示穴位敏化在不同病证发生、发展、转归的时空动态规律,为临床选穴、选法、选时间提供依据;实现穴位敏化从“沉寂”到“激活”的动态可视化显像;揭示敏化穴位微理化环境ATP、5-HT、HA等物质的动态响应特征,明确敏化穴位小分子代谢物质基础;证实穴位敏化是中枢敏化外在表现的创新学说,阐释穴位敏化神经科学原理;明确穴位不同功能态在针灸临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运用价值,促进穴位敏化向针灸临床应用转化的全面推广,提高针灸临床服务能力。

启动会上,按照重大项目执行与管理等有关要求,梁繁荣教授对项目吸收评审意见后研究方案的完善情况和研究计划进行了报告。课题负责人梁繁荣教授,李志刚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唐惠儒教授(复旦大学),熊利泽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孙鑫研究员(四川大学)分别就“穴位敏化现象和规律的临床研究”、“穴位敏化的客观显像研究”、“敏化穴位的微理化环境变化的系统生物学机制”、“穴位敏化的调控机制研究”、“穴位不同功能态的临床应用研究”5个课题报告了具体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安排。 

会后,项目课题组骨干针对重大基金项目的特点和基金委对重大项目的要求进行了集中讨论,进一步对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组建,《“穴位的敏化研究”重大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项目课题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国际会议的组织和筹划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据悉,“穴位的敏化研究”是中医药领域首个获得立项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校作为项目的依托单位,将高度重视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给予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文/发规处  吴曦  图/信息中心 凌宗士  编辑/王其奇)